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电针针刺完骨左右上廉泉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提供一些临床的依据,为临床选择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方法提供依据,为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在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收集的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并经过了排除标准的筛查。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调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针灸学·中风病》进行辨证取穴。设立第Ⅰ组患者为治疗组,接受电针针刺完骨左右上廉泉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方法;设立第Ⅱ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的方法(按《针灸学·中风病·假性球麻痹》进行取穴)。两组患者针刺均为每天1次,连续针刺2周(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均选用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功能状态分级为临床评价指标,经疗效评估后,将所得的两组的数据建成数据库,使用SPSS17.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结果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1.治疗前,将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及吞咽功能状态分级分别经统计学检验后进行两两比较,两组间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比较P=0.862,两组间患者吞咽功能状态分级比较P=0.8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之间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及吞咽功能状态分级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自身前后比较P=0.000,吞咽功能状态分级自身前后比较P=0.000。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自身前后比较P=0.000,吞咽功能状态分级自身前后比较P=0.000。由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论可得出,两种针刺治疗方法对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治疗均取得一定成效(P<0.05)。3.两组间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下降较对照组低P=0.041(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状态分级比较与对照组相差不大P=0.592(P>0.05),两组间整体疗效比较,P=0.760(P>0.05),说明在总体疗效比较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电针针刺完骨左右上廉泉与常规针刺方法均可以改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但前者取穴简单,操作方便,患者更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