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峨眉野连(Coptis omeiensis C. Y. Cheng)隶属毛莨科黄连属,为国家濒危二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峨眉、峨边、洪雅等地区,峨眉山为本种的集中分布地。本研究对峨眉山峨眉野连的分布环境及群落现状进行了调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峨眉野连药用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野生居群中4~5年生植株叶片、叶柄、须根、根茎、花、种子中3种主要药效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含量;通过在峨眉山石笋沟设立野生居群对照组,同时将石笋沟20株4~5年生野生植株分别移栽至峨眉山万年寺生物资源站和缙云山杉木园植物保护站建立人工居群的方法对峨眉野连野生居群和人工居群在形态、物候以及药用成分含量动态变化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峨眉野连的有效开发利用和解决其引种问题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野外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峨眉野连已处于灭绝的边缘,只在包沟、石笋沟、木梯沟、寿星桥等七处找到其居群,除石笋沟一处居群数量较大外,其余几处每个居群只有零星的十几株。
通过分别测定峨眉山峨眉野连6个居群4~5年生植株常用入药部位(叶片、叶柄、须根)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含量,以及对比分析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野生居群植株和人工居群植株各器官药用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应用灰色关联以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得出,影响峨眉野连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环境因子为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以及土壤中全氮含量。
对峨眉山峨眉野连3个野生居群4~5年生植株根茎、须根、叶片、叶柄、花以及果实中药用成分的含量测定发现不同药用成分在峨眉野连植株各器官的分布量差异较大,但整体表现出营养器官中的含量高于繁殖器官中的含量,同时叶片、叶柄、须根中所含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含量总和明显高于根茎中含量。
通过动态跟踪观察峨眉野连野生居群及人工居群,发现移栽至峨眉山万年寺和北碚缙云山杉木园的植株与野生植株在外观形态上并无显著差异,但移栽于缙云山的峨眉野连在物候上与移栽于万年寺和野生居群相比,表现为花期与果期时间的前移,约快半月左右。野生居群植株和人工居群植株在各个时期其各器官药用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峨眉野连生物碱含量与其生长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进入生殖生长以后,峨眉野连的药用成分含量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