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要求社区治理结构转型,带动了社区建设的兴起,以宗族、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也逐步走向以业缘为纽带的“陌生人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而不再受熟人的监督和人情面子的约束。市场经济的过度渗透也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疏离和淡漠,社会信任普遍缺失,志愿精神和社会责任成为最稀缺的社会资源,人们置身于一个毫无安全感的社会中。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睦邻友好、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也离不开组织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寻找可持续的、具有公共理性的志愿参与,重塑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作为志愿行动的主要场域,为志愿行动提供了场地、人力等社会资源;同时,志愿行动的开展也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解决“都市冷漠症”、社区公共服务短缺等社会问题。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志愿行动机制,培育志愿精神,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引导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是今后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以合作治理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以小见大”、“从点到面”的研究思路,论述了从邻里互助建立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到志愿者网络形成专业化、制度化的服务体系,再到企业志愿行动重建社会责任机制三个进程,逐步揭示出社区建设过程中志愿行动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协同合作、共驻共建,以实现志愿行动的持续性及多方主体互惠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就选题的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苏州工业园区概况进行了相关阐述。
第二部分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都市冷漠症”做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互助行动的开展及其成效。
第三部分主要对苏州工业园区“触爱行动”做了整体的概述和总结。通过介绍园区“触爱行动”联盟、“爱心餐厅”联盟、老人的志愿行动、外籍人士的志愿行动、专业性志愿服务等,以期推动公众广泛参与志愿者网络的构建,形成“人人可慈善,处处皆公益”的志愿服务氛围,实现我国志愿行动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四部分主要是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在现今社会尤为突出,亟待解决。本文通过介绍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置地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公司、联建科技有限公司的志愿行动以及“星圆行动”计划,试图说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构建需要政府推动、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一起来实现。
第五部分对论文做出总结,提出苏州工业园区开展的“触爱行动”之所以能够实现志愿行为和志愿精神在社区建设中的“软着陆”、推动志愿行动可持续发展,在于建立了道德的可体验性、行动的可参与性、标识的可识别性、资源的可利用性的激励机制。它为我国志愿行动创新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成功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