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经历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以东昆中断裂和东昆南断裂为界,由北向南大致划分为东昆北构造带、东昆中蛇绿混杂岩带、东昆南构造带和阿尼玛卿—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研究区位于东昆仑东段东昆南构造带的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别具一格,与古特提斯洋北分支洋的扩张、俯冲、碰撞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该区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特征和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构造关系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在宏观掌握东昆仑造山带及邻区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剖面,重点收集研究区有关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其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地层进行详细的构造变形分析,通过对各地层单元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与区域构造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综合研究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而探讨其构造演化。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以及野外调研分析和室内综合整理基础上,对于研究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及结论:1.对东昆南构造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划分,初步建立了本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地层序列。2.通过对研究区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与上三叠统八宝山组之间沉积地层构造变形、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对东昆南构造带乃至整个东昆仑造山带在该时期的造山过程及其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对本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地层构造变形特征的分析,结合不同世代、期次的构造样式(紧闭倒转褶皱,斜歪褶皱,等厚宽缓褶皱),对该区构造演化序列进行划分,初步建立了构造变形序列。4.综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泥盆纪—早二叠世阶段布青山—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扩张打开、东昆仑伸展裂陷与伸展断陷构造发育;早二叠世末—中三叠世阶段阿尼玛卿洋向东昆仑块体之下俯冲消减阶段,近南北向的挤压及后期的构造强化,造成了区内中下三叠统的褶皱变形;中三叠世末—早侏罗世阶段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形成下三叠统与下伏地层的区域不整合以及近南北向的挤压形成了上三叠统及下侏罗统的开阔褶皱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