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的刺蛰引起人体产生的过敏症是临床上关注的重要病症,除了能导致红肿和瘙痒等症状外,有时候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刺蛰的昆虫主要是膜翅目的胡蜂、黄蜂等,部分吸血类昆虫如蚊、蝇、牛虻等对人体的叮咬,也会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牛虻在我国栖息地分布十分广阔,虻虫作为传统中药具有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但是牛虻的叮咬同时也能导致人体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而且暂时还未有牛虻过敏原的相关报道。
我们从姚虻唾液腺中分离纯化和鉴定了两种能与牛虻叮咬过敏病人血清中IgE特异性结合的蛋白Tab a1和Tab a2,分子量分别为26和35 kd,通过Edman降解法和cDNA克隆,我们获得了这两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ELISA抑制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确定了它们的过敏原性。
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Tab a1为一种在昆虫中常见的过敏原Ag5蛋白类似物,Tab a2为透明质酸酶类似物。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Tab a l和Taba2分别可以37份过敏原病人血清中32份和34份(86.5%和91.8%)的IgE特异性结合。ELISA抑制试验显示Tab a1和Tab a2都能显著地抑制牛虻唾液腺提取物与过敏病人血清中lgE的特异性结合(抑制率均可达到45%左右),另外这两种蛋白分子还能与胡蜂刺蛰后过敏病人血清中的IgE特异性结合。
这是首次从牛虻唾液腺中鉴定出过敏原蛋白的报道。实验表明Tab a1和Tab a2在牛虻叮咬致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Tab a1与Tab a2均能与胡蜂刺蛰后过敏病人血清中的IgE特异性结合,抑制其与胡蜂毒液的结合,这一结果为医学上推测的胡蜂一牛虻交叉过敏综合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工作为牛虻唾液腺中过敏原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吸血节肢动物的过敏原提供了思路,并为牛虻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