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上把“技术创新”提上了战略高度,对国家而言,技术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R&D投入正是增强科技实力的源泉。对企业来说,R&D投入对于它们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R&D投入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帮助公司开发新的市场或者抢占原有市场的份额,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促进其绩效的提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R&D投入能正向促进企业绩效。然而,由于R&D投资活动表现出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收益时间较长及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使得其中的代理问题特别严重,表现为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不仅制约了R&D投入水平,还会影响其执行效果,恰当的董事会治理机制通过监督经理人的行为可以有效的解决代理问题,并促进R&D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另外,在新时期的国企改革中,再次重申建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决定价格”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重点推进董事会的建设。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高质高效的董事会至关重要。然而,笔者通过翻阅年报发现国有企业董事会中,有这样一类人,这里命名为党务型董事,这类董事是企业党组成员(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或者来自国资委的直接委任或是政府单位选调的人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代表国家意愿。那么这类董事存在的是否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决定价格”的有效及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相矛盾?是否有利于建立真正的“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否会引发更多的“预算软约束”、“政治寻租”等问题?是否会制约董事会职能的有效发挥?那么这类董事在董事会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引发了笔者的好奇。董事会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笔者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包括党务型董事在内的其他董事会特征进行一并研究,以期能为国企改革董事会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可能的参考建议。 同时,在梳理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时,笔者通过搜索董事会特征、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国有企业这四个关键字,尽可能大量的搜索关于董事会特征对研发投入绩效是如何影响的相关研究,在本文第二部分有较为系统的归总。笔者梳理文献发现:其一、现有的对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已经很丰富且结论基本一致,R&D投入对企业绩效表现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大多数学者都使用会计财务利润指标,忽视了企业的资本成本。其二、现有的关于董事特征对于R&D投入的研究也丰富。其三、现有的关于董事会特征对R&D与绩效关系的作用机制也有研究,但数量有限且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因此笔者认为还有探究的空间。其四,对于样本选择而言,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笔者认为本文还可以丰富研究的样本。 所以,本文把研究样本定位于国有企业,以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为研究着眼点,来探讨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的作用机制。 文章考虑到R&D投入到收益有时滞性,选取了2011-2015年期间沪深A股的上市中连续5年存续并且2011-2014年披露了R&D投入的国有公司为样本,在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本文的7个研究假设,搭建起文章的研究框架,即研究R&D投入对企业绩效表现的影响,以董事会特征为调节变量,以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现金实力等为控制变量,尽可能严格的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文章得出:研发投入确实能促进企业的未来绩效;董事会结构特征中,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不影响R&D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党务型董事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职合一削弱两者的关系;董事会股权特征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董事会行为特征增强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一方面希望能为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增强竞争实力,不被市场淘汰,提供一条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希望能为国企董事会建设作出一点贡献。最后,文章还对研究不足及展望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