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瓣在修复中小面积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ngge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在参照上唇美学亚单位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类局部皮瓣在上唇各亚单位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为临床上唇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于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上唇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本研究将中小面积的范围限定在小于等于缺损所在美学亚单位面积的1/2)并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的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6~81岁,缺损最小者面积约0.3cm×0.4cm,最大者面积约2.0cm×2.5cm。缺损的原因包括各类皮肤良性和恶性肿瘤切除后、外伤后瘢痕挛缩、面部感染。依据面部美学亚单位分区,将上唇分为红唇区(I区)、人中区(II区)及两侧人中旁区(III区),术前评估病损的面积、位置、累及深度和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完整切除病损后于缺损周围设计适当的局部皮瓣并转移覆盖创面。术后6个月,由每位患者或家属完成一份满意度调查,采用likert 5点量表,分别从六个方面(术区色泽、质地、平整度、对称性、功能、瘢痕隐蔽程度)对上唇软组织缺损的局部皮瓣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全部存活,未见血运障碍和坏死,其中2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周围组织结构均无明显的牵拉变形,色泽和质地匹配良好,术区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局部功能未受影响,瘢痕无明显增生、挛缩。术后第6个月随访,术后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上唇三区整体满意率为83.7%,其中上唇I区满意率为100%,II区为70%,III区为84.6%。三区整体对术后功能的满意度最高,对瘢痕隐蔽性的满意度最低,上唇I区和III区整体满意度较II区高。结论:1、上唇中小面积缺损无法直接缝合者,局部皮瓣在质地、色泽方面均能获得良好的匹配,亦不会造成明显的局部变形,从而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和功能恢复。2、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缺损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人中区结构立体精细、空间狭小,患者总体满意度较上唇其他区域低。
其他文献
我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坚果种类众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坚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保健营养食品。目前在坚果检测方面,多数工业现场还采用人工或单一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出来的坚果品质参差不齐,且效率低下。为了获取质量等级较高的坚果,本研究以核桃坚果为例,设计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坚果尺寸与缺陷分类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使用机器视觉技术深入完善和改进对坚果尺寸和缺陷分类的检测方法,从而快速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浸润性的效能。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290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平扫薄层图像的磨玻璃结节。290例中男性73例,女性217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为56.61±10.06岁。据病理结果将290例患者分为三组,即浸润前病变组(88例),微浸润肺腺癌组(91例),浸润性肺腺癌组(111例)。根据分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hite cell count,WBC),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早期预测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临床价值,并构建个体化预测AL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Nomogram)。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于其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且用于胃癌筛查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灵敏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进展至晚期,因此,发现新型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lncRNA(long non-coding RNA)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它的异常表达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RNA高通量测序(RNA sequ
目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是外伤及正畸最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牙齿无法保留。目前,通过停止加力可以控制正畸性牙根外吸收,然而外伤、根尖周炎等导致的炎症性牙根外吸收只有根管治疗可以减缓吸收的进程,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可停止牙根外吸收。国内外学者对于炎症性牙根外吸收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本实验收集临床上牙根外吸收患牙的根尖周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在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0年最新统计,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跃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是重要的抑癌蛋白,是人类癌症最常发生的突变基因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的条件和机会,因此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个人品质难以获得充分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背景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它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但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其自身复杂性在实践层面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肝脏肿瘤,特别是肝母细胞瘤,是多发生于小儿中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根治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术后的残肝体积不足会引起肝脏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因此,进行肝脏手术时需要对患者肝体积进行分析以评估术后残肝是否足够维持正常肝脏功能。在小儿中,肝脏体积随生长发育变化,不同年龄的小儿肝脏体积差异大。同时,小儿的肝母细胞瘤生长迅速,体积较大,经常压迫正常肝组织。因此,对于
三维重建(3D Reconstruction)通过建立数字化模型反映各种测量方法获取到的真实空间中物体的结构和纹理信息,涉及增强现实、机器人导航、医学CT诊断等多个领域。早期,三维重建技术采用接触式测量方式获取物体的信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的研究,以相机和激光雷达等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信息获取方式成为三维重建技术的主流。深度相机面世以来,特别是即时定位与建图算法的成熟应用,基于深度相
目的:分析胃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对新辅助化疗病人近期化疗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19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胃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新辅助化疗病人近期化疗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719例胃癌病人中,脉管癌栓阳性病人230人,脉管癌栓阳性率为32.0%,神经侵犯阳性病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