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适应一直是儿童青少年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任务。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不仅重新认识青少年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本质,还可以为适应不良儿童的预防、干预提供借鉴。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把个体分为四种类型(矛盾型、脆弱型、高危型、良好适应型),其中矛盾型为积极和消极功能双高群体、脆弱型为积极和消极功能双低群体、高危型为积极功能低且消极功能高群体、良好适应型即良好型为积极功能高且消极功能低的群体。 为了探究不同适应类型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特点,共设计三个研究:研究一通过自评/他评问卷的形式测量295名不同适应类型青少年的外显社会行为特点及差异,从外显测量的角度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二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测量60名不同社会适应类型青少年的内隐行为(内隐亲社会和内隐攻击)特点和差异,从内隐测量角度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三通过使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fNIRS)测量60名不同适应类型青少年在静息态时和进行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时前额叶的血氧改变量的特点,从脑成像方面,探讨不同类型的差异性,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如下: (1)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划分出的四种类型(矛盾型、高危型、脆弱性和良好适应型)在外显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上差异显著。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不同适应类型青少年在自评亲社会行为上的得分顺序为:良好适应型/矛盾型>高危型/脆弱型,在自评攻击性行为上得分顺序表现为矛盾型/高危型>脆弱型/良好适应型。同时在他评问卷上,他评亲社会得分上良好适应型/矛盾型>高危型,他评攻击得分上顺序为矛盾型>高危型/良好适应型,其中他评问卷中脆弱型与其余三者在亲社会和攻击上差异均不显著,他评攻击上良好型和高危型不具有差异。矛盾型具有高亲社会性和高攻击性,脆弱型具有低亲社会性和低攻击性,高危型具有低亲社会性和高攻击性,良好适应型具有高亲社会性和低攻击性,在外显社会行为上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研究二所使用的不同适应类型青少年被试在自评/他评亲社会行为上的得分顺序为:矛盾型/良好型>脆弱型/高危型,自评攻击得分上,矛盾型/高危型>脆弱型>良好型,他评攻击得分上,矛盾型>脆弱型/高危型>良好型。不同适应类型青少年被试在内隐联想测验得分上,各类型均不具有显著差异,内隐亲社会得分上可以看出矛盾型/良好型>脆弱型/高危型,内隐攻击得分上矛盾型/良好型>脆弱型/高危型,积极功能高的青少年如矛盾型和良好型其内隐亲社会性和内隐攻击性要高于脆弱型和高危型。就整体的自评/他评和内隐亲社会测量上研究是符合研究假设,也说明了在外显和内隐社会行为上,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的分类是有效的。 (3)根据静息态扫描数据显示,不同适应类型在静息态下的血氧改变量具有显著差异。在静息态下,前额叶在四种类型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静息态激活程度为高危型<矛盾型<脆弱型<良好适应型。这与Soloff研究具有一致性,攻击水平高的人群,前额叶的激活水平更低。在执行亲社会任务时,前额叶激活程度从小到大为矛盾型<脆弱型<良好型<高危型,与Declerck提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前额叶包括了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眶前额叶皮层具有一致性。在执行攻击IAT测验时,前额叶的激活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良好型/脆弱型<矛盾型/高危型。已有研究表明,在进行攻击想象或攻击任务时前额叶激活水平下降,我们是使用差值进行计算,相比于矛盾型和高危型两类具有高攻击性的被试,良好型和脆弱型前额叶激活水平下降,符合以往研究。四种适应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其前额叶激活程度之间的差异(高危型和矛盾型、脆弱和良好型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的假设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中所发现的不同类型青少年前额叶的激活差异也表明了不同社会适应类型青少年异质性,证实了实验假设和模型划分的有效性。 结论: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划分的四种类型被试在亲社会及攻击的问卷测量、内隐联结测量(IAT)上具有显著差异且符合研究假设,同时四种类型之间的静息态及测量时前额叶激活的差异也表明模型划分四种类型的异质性,说明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是科学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