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通腑泻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研究,探讨通腑泻浊法对CRF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评价本法的疗效。比较通腑泻浊法与补肾法在治疗CRF中的不同疗效,以进一步证实通腑泻浊法治疗CRF的优越性。探讨通腑泻浊法对CRF疗效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其对脂质水平、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有关。 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严格根据标准将60例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R1组)40例和对照组(R2组)20例。两组均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通腑泻浊法方药,对照组加服补肾法方药,每日1剂,分2次服用,治疗疗程60天。观测两组症状体征积分、肾功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自由基三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 结果: 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治疗后,R1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1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下降较R2组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中药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对临床症状改善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通腑泻浊法优于补肾法。 3.治疗后,R1治疗组的血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1组治疗后血肌酐下降较R2组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R1治疗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1组治疗后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较R2组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了通腑泻浊法在延缓阻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变进展中有显著优势。 4.治疗后,R1治疗组的甘油三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R1组治疗后甘油三脂下降较R2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R1治疗组的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R1组治疗后胆固醇下降较R2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R1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R1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下降较R2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通腑泻浊法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高脂血症作用,改善血液浓粘状态。 5.治疗后,R1治疗组的SO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