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1.前期预试验中将曲美他嗪、丹参多酚酸盐单独用于突发性聋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两者均可以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加内耳血供及血氧来保护听觉神经细胞的功能. 2. 探讨曲美他嗪与丹参多酚酸盐联用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样本采集于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病区收治的感音神经性聋病例,排除其中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爆震性聋及药物中毒性聋等疾病;排除合并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冠心病、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史者等基础疾病;排除双侧感音神经性聋以及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者,最后选择符合标准的125例患者进入本项目. 2.1 入组病例情况: 最后收集入组突发性聋病例数为125例,占同时间区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1.3%(125/400).其中女性51例(40.8%),男性74例(59.2%),男女比例为1.45∶1.0,年龄为17岁~78岁(42.26±7.67). 2.2 听力学特点: 125例病例听损情况:轻度聋13例(10.4%),中度聋38例(30.4%),重度聋39例(28.0%),极重度聋39例(31.2%),其中中度、重度、极重度聋发病率较高. 听力曲线分型:低频型25例(20.0%),高频型35例(28.0%),平坦型36例(28.8%),全聋型29例(23.2%),各型发病率差别不大. 2.3 前庭与耳蜗功能评价: 入组的125例突发性聋患者中伴有眩晕者44例( 35.2%),不伴有眩晕者81例(64.8%).突发性聋患者中累及前庭功能的仅为部分病例(35.2%). 入组的125例SD患者中伴有患侧耳鸣者115例( 92.0%),不伴有耳鸣者10例(8.0%).绝大多数SD患者在听损同时伴有耳鸣症状,仅有少数患者无耳鸣症状. 2.4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7:00 AM顿服甲泼尼龙片(第一天量为30mg,5天后每日递减5mg),持续服用10天. [2]抑制血小板凝聚药物:9:00 AM缓慢静脉侧管滴注前列地尔10ug+10ml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静脉侧管滴注10天. [3]营养神经药物:口服甲钴胺片(每次500ug,每日3次,时间为7:00AM 1:00PM 7:00PM,持续服用10天). 2.5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口服(每次20mg,每日3次,时间为7:00AM 1:00PM 7:00PM持续服用10天);并静点5%葡萄糖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日1次,时间为9:30AM,持续静脉滴注10天). 3.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3.1 纯音听阈改变情况. 3.2 眩晕症状改善情况. 3.3 耳鸣症状改善情况. 3.4 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依据治疗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相关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1 两种方法治疗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改善情况,采用两组比较的秩和检验,u=2.989, P=0.00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1.2 两种方法治疗突发性聋患者耳鸣改善情况,采用两组比较的χ2检验,χ2=4.114, P=0.04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试验组对耳鸣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1.3 两种方法治疗突发性聋患者前庭症状(眩晕)改善情况,采用两组比较的χ2检验,χ2=0.007,P=0.835,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没有看出两种方法对眩晕的改善情况不同. 2.治疗十天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比如下: 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对照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相关指标和治疗前有明显的变化,存在统计差异;红细胞比积和治疗前相比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试验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等相关指标都优于治疗前,结果存在统计差异. 两组治疗比较后,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比积两组治疗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不良反应 试验组患者用药过程中有5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2例表现为轻度头痛,3例有轻度皮肤瘙痒症状,无红疹出现,由于病情较轻,未终止用药.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曲美他嗪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应用于辅助突发性聋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减少血栓形成.作用机制为:降低迷路供血系统钙离子浓度,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减轻血管痉挛,使血流加速,改善迷路血管微循环病变状态,并能透过膜迷路屏障进入内耳,改善内耳毛细胞的缺血、缺氧及代谢紊乱状态,增加缺血迷路的能量代谢,加速毛细胞的受损功能修复,使患者听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