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权补充责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创新了侵权责任承担制度的原有体系。特别是在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义务案件中,为直接侵权人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分配难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路径。然而,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导致安全保障义务案件中,补充责任在适用范围上仍不清晰,赔偿范围未被明确规定,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问题尚有争论,其诉讼程序和执行的相关规定并不明确。理论界对其的研究,多局限在补充责任的定义、性质、诉讼形态上,未有制度适用的全面系统性研究,更缺少实体与诉讼的衔接。司法机关对补充责任的概念解读、赔偿范围的界定、追偿权的适用和诉讼程序的适用出现明显分歧,上述问题表明该制度正陷入缺乏明确运行标准的困境。在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编纂过程中,对安全保障义务案件中补充责任的配套设计亦引发较大争议,历经多次修改。由此可见,其作为一种新的责任制度仍有较多地方需要深入改进。籍此,本文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归纳、典型案例对比等实证研究方法,探析实践中关于补充责任在安全保障义务案件中的司法适用困境,并设计相应的解决路径。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安全保障义务及侵权补充责任的相关理论。笔者以我国的当前立法规定和理论研究为基点,阐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侵权补充责任的含义与形式以及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补充责任的实践意义。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模块。笔者通过无讼网,检索了 2016年-2018年的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义务案件,并从中随机选取了 140个判决,通过数据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司法实践中影响补充责任适用的现实问题进行观察总结。通过类案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现行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补充责任的制度框架下的法律适用矛盾对比研究,进一步提出分析归正。实证数据统计主要包括补充责任和按份责任在此类案件中的适用比例、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的赔偿范围、追偿权的确认情况、此类案件所适用的诉讼形态以及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实证类案研究则主要围绕非第三人介入的安全保障案件是否适用补充责任、调解协议下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如何追究、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生效后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如何追究三大争议点展开论述。第四部分为安全保障义务人补充责任司法适用的路径完善。本部分从实体判决、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三个方向顺序性展开,提出完善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案件补充责任适用的司法途径,使该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实操性。实体方向涉及补充责任适用范围的明确、赔偿范围的界定、追偿权的确认;诉讼方向涉及诉讼形态的明确、诉讼程序的构造、举证责任的完善;执行方向涉及执行原则的确定、异议权和追偿权的行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