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涉及对情绪的潜伏期、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行为表达、心理体验、生理反应等的改变,是一个动态过程。而情绪调节就像情绪产生的过程一样,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自动发生的。有意识情绪调节关注个体有意识地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通常使用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机制使得情绪在主观感受、行为表达、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变化;而自动情绪调节则关注个体无需意识努力而自动产生的机制。Gross提出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中,将情绪调节策略分为先行关注和反应关注策略;Mauss等人也提出自动情绪调节的整合模型,同样将情绪调节策略分为先行关注和反应关注策略,而这两类策略中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最常用。同样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他们在有意情绪调节和控制情绪调节过程中会不会有什么不同,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重点,而这有利于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对情绪的调节,以及根据策略的优劣进行选择性地培训,从而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目前已有少量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来研究情绪调节并得出相关结论。认知重评策略的指导语能够有效地减少负性情绪的生理电反应,但是另一重要策略——表达抑制对情绪的生理电反应又如何呢?不同意识状态下的情绪调节这两种策略是否能体现出一致性或差异性呢?本研究着眼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策略,从有意情绪调节和自动情绪调节两个方面探讨对恐怖图片诱发的情绪调节机制。研究一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通过测量由视觉诱发的脑电成分晚正波(LPP)来比较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电特征上的差异,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优劣。实验程序采用Moser (2006)等人的实验范式,选取能够诱发被试恐惧情绪的图片,将情绪调节策略的指导语具体化标准化,考察在要求被试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的条件下,由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大小以及潜伏期的差异。研究二修正以往实验范式的不足,将情绪调节策略的习得作为重点,采用ERP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首先要求所有被试自由观看恐怖图片,同时进行ERP测量其诱发的LPP波幅;然后将被试随机分为三个组——控制组、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分组进行培训,认知重评组进行相关的认知重评训练,表达抑制组进行表达抑制训练,而控制组除了观看其他两组的培训材料,不接受任何培训;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三组被试再进行一次ERP测量,具体程序和培训前一样;考察被试能否通过训练习得某种情绪调节策略以及通过训练后自动采用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的差异。研究一结果:(1)从波幅的角度来比较:在400—600ms时间窗口内,认知重评条件下恐怖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在自由观看条件下的波幅,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组所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小。(2)从时间进程的角度来比较:认知重评与自由观看组的差异发生在400ms并持续到600ms,甚至以后;而表达抑制和自由观看之间的差异发生在450ms但是只持续到550ms。这表明在有意调节情绪时,认知重评相较于表达抑制策略能够在较早的时间减少个体由恐怖情绪诱发的电生理反应,并且这种减少的持续时间较长,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研究二结果:在30天不间断的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培训后,个体在面对恐惧刺激时,相较于培训前,主观情绪体验减弱,由恐惧刺激诱发的LPP(400-600ms)波幅减小,而控制组无显著变化。而表达抑制组相较于认知重评组,训练前后主观情绪体验差异以及诱发的LPP波幅差异较大。这表明被试可以通过训练习得某种情绪调节策略,并且能够自动使用,在自动调节情绪时,表达抑制相较于认知重评而言更多的减少个体由恐怖情绪诱发的电生理反应,表达抑制优于认知重评。由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可知:在要求被试有意识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测量进行情绪调节的条件下,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策略;在被试自动采用某种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时,表达抑制策略优于认知重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