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立到对话——浅析经互会与欧共体的关系变化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互会与欧共体(欧盟前身)作为经济合作与一体化模式的组织载体,从成立之日起就在世界经济领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这两个经济集团的主要成员国在地理上相邻,但是却分属两大阵营,30多年来未建立正式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化即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又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走势。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双方对立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冷战初期,双方一直互不承认,互相指责。美国封锁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经互会国家自甘封闭,不与欧共体接触。在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双方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双方经济贸易发展较快,贸易范围大,数量增加;经济合作形势多样,经济上的互补性愈发明显。然而,历史的车轮进入到70年代末期,随着苏联大国霸权主义的膨胀和入侵阿富汗,双方关系又进入“新冷战”时期,1980年1月欧洲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要求欧洲共同体执委会重新审查共同体与苏联之间的一切商务、信贷和财政关系”。同时,共同体决定配合美国对苏粮食禁运,在对苏贸易方面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措施。到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是双方关系的“第二次缓和”与冷战逐步消亡的时期。  经互会与共同体政治经济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双方关系一直处于不断改善和发展之中,而且政治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影响日益减少。经互会和欧共体关系的不断发展给它们自身以及欧洲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具体阐述双方关系的演变过程,发现欧共体与经互会在当时世界皆是影响很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探究冷战时期欧共体与经互会关系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众多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为我们更好的处理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组织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的合作提供一个参考。
其他文献
《管子》书号称难读,历经年代久远。研究《管子》的成书,确定或大致确定各部分成于何时,对于《管子》研究乃至先秦两汉文化学术史研究,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前人有关《管子》
二战时期英法两国的抗德体系都是庞大且完整的系统性动员工程,由于战前两国的外交战略局势的不同以及战时两国在行政、军事、领导人作用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战争初期两国一胜一败
本文利用现已查阅的档案文献资料,以公共汽车的出现为切入点,着重对民国时期成都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工具、经营状况、管理体制、道路建设以及影响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
折冲府作为唐代府兵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数目和分布问题的辨清对于进一步了解府兵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史料庞杂,且相互抵牾之处颇多,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没有成为定论。本
中国曾被称为“饥荒的国度”,而云南又是一个自然灾害相对频繁的省份。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云南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云南自然灾害史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然纵观目前,关
长期的内忧外患,使得近代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现代化的实质是农村的现代化亦或是农业的现代化,因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是其关键所在。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