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rigger Score, POTTS)方案与目前公认的血红蛋白(Hb)安全界限(Hb>10g/dL)旨导输血相比,可更安全的应用于脊柱外科大量失血手术,有效节约用血,降低输血费用,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本研究拟选取择期行脊柱外科手术(N=120),预计术中失血量≥800ml或占全身血容量≥20%,且术中或术后Hb可能低于10g/dL,年龄≥14周岁,常住地海拔低于2500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Ⅳ级的手术患者,随机、单盲、对照、平行分为两组:试验组(n=60)根据POTTS方案对患者进行评分,分别维持患者血红蛋白在7~10g/dL;对照组(n=60)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将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维持在10g/dL以上。主要观察指标: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的比例、输入的红细胞悬液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ICU入住率和入住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恢复情况、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输血相关费用和总住院费用等。结果:本研究实际成功纳入109例,其中POTTS指导组(试验组)54例,10克组(对照组)55例。试验组因术后30天随访时失访剔除6例,对照组剔除的5例中1例由于术后观察期指标漏查、2例为符合输血要求时主管医生拒绝输血、另外2例为术后30d随访时电话失访。两组受试者术前参数基线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1、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的比例:试验组术中及术后输注红细胞悬液例数分别为11例(20.3%)、18例(33.3%);对照组分别为24例(43.6%)、32例(58.2%)。2、输注红细胞悬液量:与对照组相比,术中输注量试验组0(0,1200) mL低于对照组0(0,13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注量试验组0(0,1500)mL亦低于对照组0(0,21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人均输血量:试验组术中及术后分别为140.7mL、224.1mL,较对照组(250.9mL;403.6mL)减少。4、术中自体血回输:试验组39例(72.0%),对照组48例(78.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①并发症:试验组发热反应5例,肺部感染1例,肿瘤复发1例,无输血后血压下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发热反应3例,肺部感染1例,肿瘤复发1例,输血后血压下降1例、1例引流量增多至每日200-300ml,共持续9d,1例由于排尿困难而再次安置尿管。两组均无死亡病例;②两组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ICU入住率和入住时间:试验组术后ICU入住1例(1.9%),入住至术后第4d;对照组2例(7.2%),分别至术后第1d及第13d。7、术后血红蛋白恢复情况:两组受试者术后24h Hb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的Hb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6h引流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h引流量两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d引流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试验组为3d,较对照组4d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试验组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为50例(92.6%),对照组为47例(85.5%);乙级愈合为4例(7.4%),对照组为7例(12.7%);试验组未发生丙级切口愈合,对照组有1例(1.9%)发生。两组拆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0、住院时间:两组受试者总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受试者手术后至出院的时间试验组10.0±4.0d较对照组12.4±6.4d,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两组受试者输血费用及住院总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输注FFP比较:术中试验组输注FFP为6例(11.0%),对照组为7例(12.0%);术后试验组为15例(27.8%),对照组为8例(14.5%)。结论:1、POTTS方案指导输血可减少输血人数及输血量,在维持患者最佳机能状态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输血,能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2、POTTS指导输血并不增加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还可减少输血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3、POTTS旨导用血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源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