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配偶选择的进化生物学机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人类行为生态学、进化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性选择、配偶选择、人类婚配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等基本概念,以及人类配偶选择的基本理论(例如,Trivers的亲本投入理论、Buss的性策略理论、交换理论等)和主要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方法。本文第二部分中的实例研究主要围绕资源依赖的人类婚配策略,分析了女性的资源状况对婚配选择的影响:以女性的资源状况为前提,结合我国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例如,住房因素在中国传统和现代婚配选择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对现代婚配媒介网络征婚平台(百合网)数据的回归分析,主要结果表明:(1)当女性与资源相关的特征(例如,收入、住房等)的条件越高时,女性不会降低对配偶收入能力的要求,仍旧对男性配偶相应的特征(例如,收入、住房等)要求越高;当女性间接获取资源的能力(教育水平)越高时,女性对配偶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并且会降低对配偶住房资源的要求,但是与配偶的收入能力(月收入)无显著关系。(2)当女性的资源状况较好时,女性对社会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可度仍然较高,且更加认同男权社会的所谓“男高女低”的模式。(3)综合收入、教育水平等因素,从用户收到的信息上来看,同男性一样,拥有与资源相关特征的女性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更受关注。(4)拥有住房的女性对潜在配偶的要求更高,倾向同样拥有住房的男性,并且要求对方的教育水平越高,而拥有住房的男性更注重潜在配偶的年龄和外貌条件。(5)房价收入比会影响女性对潜在配偶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居住在高“房价收入比”地区的女性对男性住房状况要求较低,而对教育水平和收入的要求相对较高;居住在高“房价收入比”地区的男性对女性的收入要求越高,而与女性的教育水平和住房无显著相关。(6)实际配对成功的情侣的择偶标准和真实配偶的条件匹配度较高,尤其是对教育、收入以及住房的特征。所有的结果主要支持了进化生物学理论中的相似特征匹配假说,女性在选择配偶时更愿意选择和自身特征有相似性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