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解放前新闻作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熙修是我国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女记者,因为追求进步采写暴露社会黑暗及国民党专制腐败的新闻作品而挨过国民党特务的毒打,坐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牢房。参加过国共重庆谈判和旧政治协商会议等重大政治事件的采访报道,对旧政治协商会议系统、全面报道的成功策划让她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名记者。本文着重研究浦熙修新闻作品的采写内容、写作特色及采访艺术。浦熙修的新闻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表现在:一、真实记录1937-1948年的时代历史,全面呈现时局的起伏和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交织在一起的时代风云。其中,有全国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抗战形势,民主初现的国民参政会和民主大放异彩的旧政协会议的生动场面,国共和谈的坎坷经历及南京政府众叛亲离最终覆灭的详尽事实。二、刻画诸多对社会时局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政治风云人物,主要为国民党政坛显要和共产党政治精英,通过对他们的报道展现时代动向。三、大胆揭露反映当时诸多社会现实问题,如腐败问题、民生问题、战后中国前途问题等。浦熙修新闻作品的写作也颇具特色:一、题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民情诸多方面皆有涉及,但以反映国家时局变化的政治题材见长。二、体裁多样,善于“量体裁衣”,根据题材内容、表达主题和现实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新闻文体。消息、通讯、特写、专访在浦熙修的新闻作品中皆有体现,其中使用最多的为消息,运用最娴熟的为特写,让浦熙修成为名记者的为专访。三、博采众长,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如白描手法的运用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春秋笔法的采用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直接引语的使用,增强新闻的生动性,议论抒情的运用增加新闻的深度。四、亦庄亦谐的语言特点。浦熙修总能根据不同的报道内容运用不同的新闻语言,或用语端庄典雅,或用语朴素实在,深受读者喜闻乐见。浦熙修的新闻采访坚持深入基层,肯吃苦动脑,体现在“坡上坡下”锲而不舍、见缝插针“跑”新闻,善于交流沟通、“打破砂锅问到底”“问”新闻,秉笔直书、愈战愈勇“出”新闻。浦熙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和她机动灵活、博采众长的新闻采写艺术,给我们的启迪是很多很深刻的,对当今新闻记者的采写很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危机总是不期而至,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如何用新闻的手段报道危机,是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如何防患以及消减危机,并且适时把“危
期刊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事隔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的历史,恰与中国新闻改革三十年的轨迹基本吻合。对新闻报道观念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由于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被当做重要议题进行讨论,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急需从全方面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随着时代的
随着国内公共危机频发,媒体的危机报道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党报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党报的公共危机报道的特点及其作用、党报的舆论监督与公共危机反思之间的关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