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但是,这一政策却在实施过程引发争议,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多数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通过自主创新还是通过技术引进是争论的热点。为实现自主创新,我们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技术创新模式引起经济学界、科技界不同学者的讨论。科技界从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这一目的出发,认为应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经济学家们从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R&D的投入产出等角度出发,认为模仿创新更具可行性。
本文围绕这一争议展开,以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先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创新模式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效果。但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只是当前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部分。随着产业国际化程度加深、国际间技术交流更加密切,传统的技术创新三模式,即: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已经不能有效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研究归纳总结了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体系,总结出五种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自主研发创新模式、技术引进创新模式、合作开发创新模式、国际联合开发创新模式和国际并购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优劣势和实施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文章选择了中国汽车产业进行更详细的研究,通过对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历程、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模式和绩效的分析,结合一般性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体系,提出了当前环境条件下,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实施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战略相结合,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模式的开拓,通过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