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珊·桑塔格是当代美国杰出的批评家,作家和政治活动家。令她名噪一时的《反对阐释》出版于1966年,并在此后一再再版,从此她的名字就与“反对阐释”联系在一起,她也成为一位“不可阐释的作家”。因此,只有确立阐释的可行性,才能对她的作品展开解析。同时,本课题也借用“反对阐释”这一强调论述的客观性的批评态度来指导本课题的论证过程,试图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从中观照出苏珊·桑塔格清醒的非殖民化态度。
通过分析桑塔格的著名批判文集《疾病的隐喻》,在政治与文化的背景下,从伦理的角度对疾病(肺结核和瘟疫)进行道德反思,探寻深藏其中的文化政治意念,进而解码桑塔格的隐喻观,提炼出她的隐喻系统:肺结核的隐喻为优越品性的标志;瘟疫的隐喻则是关于“落后的异域”的幻象。立足桑塔格的隐喻观(肺结核和瘟疫的隐喻),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以萨义德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为主),对文本《中国旅行计划》进行阐释、解析,可以发现被认为只存在于“优越品性的西方人”身上的肺结核成了具有殖民传统的西方的象征,而频发于“落后的异域”的瘟疫则成了被殖民化的东方的表现。从中可以剥离一组对立关系:具有殖民传统的西方和被殖民化的东方。
以桑塔格的视角结合她的政治旅行经历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曾经作为殖民地的东方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在获得独立的初期,为消除殖民统治影响,反抗文化帝国主义侵蚀,所表现出的过度非殖民化特征。无论是“以语录统治生活”或是与过往的彻底决裂,都令桑塔格无法接受。而这些现象体现在后殖民理论中体现为对屈辱历史的遗忘。而桑塔格以“故地重游”的形式,置疑了遗忘历史的行为,反思殖民主义的文化后果,以此抵制遗忘。她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乃至东方的影响,她呼吁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殖民传统,善意提醒第三世界国家在抵抗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时,勿滑向非殖民化的极端,丧失自我文化和传统。而只有通过抵制遗忘,正视过去的殖民经历,正视历史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殖民影响,终结殖民主义残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