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白癜风是一种可累及皮肤及粘膜的特发性疾病,临床特征是进行性的白斑。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0.009%-2%,未见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多数发病年龄较早,为青少年阶段年龄。白斑对患者的影响超过了其白斑本身的意义,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部分社会功能的丧失。白癜风发病机制研究假说纷纭。目前3种理论较为盛行。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致病学说,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紊乱致病学说。均具有翔实的证据。无论何种学说,最终环节均导致黑素细胞的坏死或凋亡,产生黑素颗粒减少,导致临床上可见的白斑。既往理论认为表皮存在黑素单元,即一个黑素细胞向其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伸出分支,并通过分支向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传送黑素颗粒。黑素细胞发生异常后,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类似的途径,将黑素细胞吞噬进入自己的胞浆,最后上移而脱落。黑素细胞亦随之消失。目的研究白癜风真皮噬黑素细胞及色素颗粒并探讨其意义。材料与方法1.收集白癜风白斑组织38例,均来源于本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14岁.45岁;②临床诊断参照《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③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系统性疾病;④首次治疗患者或在取材前至少4周未进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系统治疗及2周内未进行外用药物治疗;⑤自愿参加。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的分类分期标准(2010年版),将其分入相应的组别。分别为寻常型进展期组,寻常型稳定期组,节段型进展期组,节段型稳定期组。正常对照选自同期整形外科正常皮肤。2.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Melan-A表达,显微摄像储存后,用Image-pro-plus6.0软件分析。HE染色下观察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及色素颗粒的形态及数量,显微摄像储存后,用Image-pro-plus6.0软件分析。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总体差异,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总体差异检验水准α=0.05,两两比较检验水准校正为α=0.05/5*(5-1)/2=0.005。结果1.各组别白癜风皮损表皮基底层Melan-A阳性细胞减少,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各组白癜风皮损真皮可见增多的噬黑素细胞,数量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噬黑素细胞呈现出不规则状,可有伪足或分支,部分呈柳叶形,弧形,逗点形等。寻常型稳定期组皮损真皮噬黑素细胞少于寻常型进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节段型稳定期组噬黑素细胞少于节段型进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3.各组白癜风皮损真皮可见增多色素颗粒,数量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寻常型稳定期组皮损色素颗粒少于寻常型进展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节段型稳定期组色素颗粒少于节段型进展期组,差异有统讦学意义(P<0.005)。结论白癜风皮损真皮内噬黑素细胞及色素颗粒增多,可能为黑素细胞破坏或损毁后的丢失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