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的“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往交流交融格局。历经千年,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苏联解体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加强了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民族宗教问题十分集中、敏感的热点地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整体上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的大好景象,这极大增强了各少数民族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力图在全球建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试图将“宗教意识形态”作为干预我国世俗社会的主要力量和特殊工具,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尤其在新疆、西藏等地区进行以意识形态渗透、民族分裂、内政干涉、主权颠覆等为主要目的破坏活动,并极力支持我国境内外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掀起民族纷争与宗教冲突,进而挑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领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重点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也离不开与企图以民族、宗教问题为突破口对我国进行“西化”与“分化”的敌对势力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审视民族、宗教领域的反分裂斗争,一方面从法治建设维度强调民族地区要在涉及政治问题的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发声、亮剑;另一方面从精神文明建设维度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此,强调努力解决民族间、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夯实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以此提升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尤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底线思维坚守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铸牢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泛宗教意识形态与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复杂交织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挑战、市场经济对传统社会结构与主流价值观的冲击、意识形态教化与传播乏力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下降、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与社会冲突治理面临的困境、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相对较薄弱、跨境民族问题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也成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复杂挑战。可见,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影响重大。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国家主权安全的战略高度审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这是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迫切要求,也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区域之治”与“中国之治”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与灵魂,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的利益福祉,更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新时代,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具有丰厚的现实基础和充分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着力化解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妥善处理意识形态与民族宗教问题的关系,紧紧扣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执政之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形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着力贯彻落实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把握意识形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肩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尤其要警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引发公共生活秩序、人民安全危机等链锁反应。要推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以“五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及“两论”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和价值指引功能。把强化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责任、增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思维、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构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统战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协同融合机制、着力加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不断提升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实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法治基础作为重点优化策略,不断加快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推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共同进步以及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效转化为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我国国家治理的精神动能和巨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