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盲探法膈神经阻滞(phrenic block)和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ultrasound guided phrenic block)治疗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膈神经阻滞技术治疗IH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呃逆持续发作时间超过48小时为IH的诊断标准,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治疗IH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10ml行超声引导下膈神经阻滞治疗IH;B组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10ml行盲探法膈神经阻滞治疗IH。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以7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常规用药相同,均口服氯丙嗪片,1次1片,1日3次(必要时可增加剂量)。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为患者呃逆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为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呃逆次数减少;无效为患者自觉呃逆次数无减少,症状无明显改善。治愈率加好转率为总有效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7天)、1个月和3个月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土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神经阻滞操作成功率为97.9%,B组为75%,A组成功率高于B组,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个疗程后,A组有效率为100%,B组有效率为70%,A组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A组患者有效率为95%,B组患者有效率为65%,两组患者比较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患者有效率为90%,B组患者有效率为6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A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药物过敏;B组患者中出现血肿3例,神经损伤2例,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1.超声引导下的膈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盲探法膈神经阻滞。2.超声引导下的膈神经阻滞治疗IH在1个疗程后、1个月后、3个月后较盲探法膈神经阻滞疗效更加显著。3.超声引导下的膈神经阻滞治疗IH较盲探法膈神经阻滞更安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