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在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因其恶性程度高,易于早期浸润,术后易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如何有效的预测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认为与该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通过了解这些基因在该肿瘤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寻找早期诊断和治疗该肿瘤的方法,有助于对该肿瘤预后的判断。目的:在本课题组前期证实的Notch基因家族中,Notch-1和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Notch信号通路的其它基因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在查阅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基础上,根据前期构建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谱,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初步筛选出Notch信号通路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因表达谱中所涉及的基因,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验证这些基因在ACC-M、ACC-2两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一步检验这些差异基因在有无转移的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通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查找Notch信号通路所有基因,比对后发现Notch信号通路和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关基因共46种。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这些基因在ACC-M、ACC-2两细胞株的表达,发现其中RUNX1、Notch-1、Notch-2、Notch-4在ACC-M中的表达高于ACC-2(P<0.05);CHUK、FOXC1、FZD2、FZD3、GBP2在ACC-M中的表达低于ACC-2(P<0.05),其余基因在两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这9种基因在转移和非转移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的表达存在差异(P<0.05),结果与Real-time PCR的结果一致。结论:Notch信号通路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CHUK、FOXC1、FZD2、FZD3、GBP2这五种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转移有关。RUNX1、Notch-1、Notch-2、Notch-4这四种基因的表达可能与促进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转移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判断和基因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