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思想理论领域的热门话语,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之后,我国理论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关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一些较为丰赡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歧见多于共识,至今尚未形成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权威性断定。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的探讨,力图透过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把握其内在关系的实质,以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本文在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出场语境,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理、认知、实践等不同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进行多视角研究。“学理”层面主要是指从理论上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既从哲学角度总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又从历史角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认知”层面主要是指从认识论角度研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状况,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其认识发展的历程,又分析了理论界对其认识的状况,以及认识上的争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认识的经验与启示。“实践”层面主要是指从实践角度,研究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问题,探索如何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联动共进和协调发展。 本文包括绪论与五章正文内容。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及存在不足等。 第一章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提出和概念界定问题。首先,逐一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个命题提出的语境,旨在弄清各命题提出的问题指向和现实诉求。其次,在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等命题的内涵,特别是把握其实质,并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对其外延进行界定。再次,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关的命题也进行了辨析,厘清了中国化与民族化、本土化、区域化,时代化与当代化、现代化,大众化与通俗化、庸俗化、民粹化等命题的联系与区别,以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的内涵。 第二章总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整体性、结构性、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间关系的重要属性,这一属性规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本质。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入手,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语境和现实诉求,阐述了这一命题的整体内涵、实质、特征。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结构性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素与结构,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统一性入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统一的依据,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统一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统一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对这一关系的把握需要把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结合起来,在双重视阈结合中,全面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实践,从整体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重要成果。二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一体两翼”的关系,认为“中国化”是主体和核心,“时代化”、“大众化”是从属性的“两翼”,“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途径。三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认为“时代化”规定了“中国化”、“大众化”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实现方式、推进手段;“中国化”、“大众化”历史地体现着“时代化”的内容和要求。 第四章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是人们对其关系认识存在历时性和多样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教条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逐步发展演进。“问题与主义”之争、中苏论战、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姓“资”姓“社”的争论,成为深化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认识的思想资源和重要动力。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立足实践、依靠群众,从时代变迁和群众实践中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基本路径。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不一,存在三者之间究竟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的争论和交锋。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立足中国实践、紧跟时代发展,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坚持整体的理念、视野和方法,这些是全面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基本经验。 第五章主要探讨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整体性,决定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动态平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联动共进和协调发展。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坚持理论与实践互动、真理与价值统一、国内与国际结合、坚持与发展统一等基本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以促进理论研究、社会实践、文化发展、改善民生等路径来实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对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决不能割裂其整体性。只有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全部历史与现实,坚持整体的理念、视野与方法,才能把握三者关系的精神实质。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和发展的现实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存在“一体两翼”的关系,即中国化内在地包含着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与进程,或者说中国化本身包含了狭义的时代化与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命题中的“中国化”,实际是指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化、地域化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维”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本文认为,当前理论界所争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之间到底是包含关系抑或并列关系,争论双方并无本质之分歧,只不过是更侧重强调三者关系的某一维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