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处理器电子相框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平台在各个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使得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嵌入式平台已经逐步应用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考勤门禁、银行系统身份认证、税控身份识别等方面。基于Android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安装与携带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上述行业中,对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拥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基于Texas Instruments(TI)AM3358处理器电子相框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在传统电子相框基础上增加了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对照片进行归类。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硬件方案设计与实现、人脸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测试方案与结果分析五部分。(1)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部分:手机及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数码照片爆发式增长,实现对这些照片的管理、进行人脸排序查找功能的电子设备就很有商业价值,结合用户使用场景提出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从需求出发结合现有技术条件,确定了以AM3358为主处理器,运行Android系统的人脸识别系统方案,并提出了方案的总体设计。(2)硬件平台基于TI的AM3358处理器由处理器核心电路、存储电路、显示电路、网络通信电路、电源电路与通用接口电路模块6部分组成一个嵌入式系统,该硬件系统功耗约在700mW左右,成本也非常低,是一款有很高性价比、有很大的商用价值的嵌入式系统。(3)人脸识别算法包括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脸聚类排序三部分内容。人脸检测算法使用基于Haar特征算法,为了区分人脸与非人脸,提高识别度,创新性提出了非人脸拒识算法,通过比较被检测的人脸和标准人脸的相似度,排除因为环境等外部干扰产生大量误检人脸;人脸识别算法为提高运算速度,使用特征脸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把人脸投影到300维坐标空间,再使用线性分析法(LDA)在这个空间中更好的获取子空间特征,并通过一些预处理算法优化人脸数据,达到提高识别度的目的;人脸聚类与排序属于数据挖掘的内容,本系统创新性将其应用到人脸识别领域,通过使用层次聚类算法实现人脸排序的功能。(4)整个软件系统框架包括三大部分:设计Java Native Interface(JNI)调用接口将算法以库的形式移植到Android系统,方便上层应用调用;设计人脸识别算法子系统用于实现与验证人脸算法相关功能;设计数据库系统,创建与更新原图库、人脸库、联系人库、人脸类库,用于人脸识别与排序的人脸输入与输出,从而形成一个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5)测试方案与结果分析对设备进行了环境可靠性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整机功能测试及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测试,充分验证了本方案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数据提供技术是一种将数据源中底层异构数据细节对用户屏蔽,并将对数据的查询与修改操作封装成简单接口供用户调用的中间件技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物联网的普及,生产和生
(一)论文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已经超越像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成为继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家,是那些希望到国外攻读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的
在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由于各不同类型的无线接入网络的加入,导致异构网络的系统构架、资源形态以及管理体系较传统蜂窝网络更为复杂。同时也意味着联
随着无线通信速率的迅猛加快,系统频宽越来越大。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为保证信号无失真的恢复,采样速率必须达到系统频宽的两倍以上,这对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是很大的挑战。
近些年来互联网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由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即将消耗完毕,为了避免因为地址空间不足对Internet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影响,故而IPv6的时代到来。相比于IPv4,IPv6
视线跟踪系统通过收集用户观察外界时眼睛的相关数据来估计人眼的注视落点,为残疾人的人机交互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然而,当前的低成本桌面式视线跟踪系统往往由于精度
随着IPv6(InternetProtocolversion6)应用的不断普及,IPv6 的安全性问题也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IPv6网络中普遍使用无状态自动配置方式实现主机IPv6地址的自动分配,
目前国内外对于毫米波传输线的研究点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的频率都不是很高,大部分都低于40GHz。(2)研究的结构很单一,局限于微带线和共面波导等
近年来随着个人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各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终端得到广泛应用,软件开发者在终端平台上开发出各种有趣的互联网应用。为了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接入互联网使
无线通信系统可用无线频谱资源的稀缺性与无线通信对频谱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激化着,因而频谱资源将会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