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是个老话题。围绕这一话题,文学领域与电影领域都曾展开过深入地探讨。在这其中,乡土小说的电影改编是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最为繁盛的题材之一,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作品,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乡土文学厚重的文化内涵、严峻的现实批判与凸显的地域文化色彩,更赋予导演深入广博的言说空间,这使得乡土电影始终在中国电影格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乡土小说还是乡土电影,在世俗文化、消费文化逐渐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现实语境中,都经历了尴尬与无奈,同时也不乏对现实的关怀与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在大众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包围中,在全球化浪潮的涤荡下,乡土电影对民族化、本土化的探究使其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因此,我们对乡土小说电影改编的观照,不仅是对小说与电影关系的深入探讨,更由此引申出对时代变迁中文学和电影的发展与困境的思考。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电影对乡土小说的改编历程,总结和概括了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电影改编的风貌,发掘不同时期创作题材的变化。第二部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电影改编的题材作出归类和总结,主要在历史记忆中的文化反思、时代进程中的现实批判和唯美浪漫的诗化想象三个主题之下进行解析和阐发。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乡土电影与乡土小说的双向互动,乡土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和表现小说深层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汲取小说的地方色彩和民俗风情;同时,电影通过发挥在艺术表现手段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在视听语言等方面填补小说表现形式上的局限。第四部分探讨乡土小说电影改编遭遇的困境。除了小说与其改编电影的文本变化本身的原因外,商业化、娱乐化的市场趋向和大众审美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以及电影审查制度对电影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都是导致乡土小说与其改编电影产生疏离和错位的原因。 在电影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乡土电影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的乡土电影应在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学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品格,在文化多元的世界里彰显自己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