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快速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正在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当中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和社会舆论集中的情绪宣泄口。现实中人微言轻的边缘化群体可以借助网络这个“麦克风”实现言论自由和意见表达最大化。然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加之网络的草根性和低门槛性,使得网络暴力性情绪四处泛滥。网络暴力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无一不透露出网络过度使用,网络正逐步成为“杀伤力最强的载体”。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网络暴力的具体行为表现及网络暴力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对网络暴力事件进行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一以2013年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李天一事件”为切入点,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对获取的舆情材料进行麻雀解剖式的分析和编码,提取出了网络暴力行为的具体表现及“事件性质”和“事件当事人背景”这两个可能对网民网络暴力倾向产生影响的因素。 研究二在研究一基础上,采用因子式设计,对这两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发现,“事件性质”和“事件当事人背景”主效应均显著,即当事件主人公做了一件不道德事件的时候,网民的网络暴力倾向较事件主人公做了一件道德事件的时候的网络暴力倾向水平高;当事件当事人有背景的时候,网民的网络暴力倾向较事件当事人无背景的时候高。并且,事件性质与事件当事人背景这两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对网民网络暴力倾向有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