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病理状态下人参藜芦反药配伍机理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十八反”是传统的中医配伍禁忌,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虽然其在中医临床中沿用至今,但其科学内涵仍无明确阐释。目前普遍认可的相反配伍作用机制是其配伍后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或毒性反应。但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认识,即反药配伍组合能干扰、改变、降低或消除药效,但这一“妨害治疗”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本文以“十八反”中最具代表性的反药药对人参-藜芦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人参治疗气虚证及雌激素缺乏症模型大鼠的尿液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分析了气虚证及雌激素缺乏症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人参的治疗作用机制;然后分析了人参-藜芦不同比例配伍后对人参的妨害治疗效应以及产生妨害效应的生物学机制。旨在考察病理生理状态下藜芦与人参反药配伍是否产生妨害治疗现象及妨害的作用机制,为上述“十八反”配伍禁忌新涵义的诠释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5个方面:1、人参与藜芦反药配伍比例的筛选研究以前期筛选出的人参有效剂量为固定参照,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OH自由基清除两种体外抗氧化实验,小鼠常温游泳和常耐缺氧两个体内抗应激实验来综合考察和筛选人参-藜芦反药配伍的最佳量效比例,为人参-藜芦配伍后的妨害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剂量参考。通过综合分析体内外实验结果,最终确定4个人参-藜芦比例进行反药配伍机理研究,即人参-藜芦1:0.1组、人参-藜芦1:0.05组、人参-藜芦1:0.02组、人参-藜芦1:0.01组。2、中医气虚证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PCA和OPLS-DA分析了气虚证引起的体内代谢物变化及其生物学机制。鉴定出22个与气虚证相关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处于色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泛酸及辅酶A合成等代谢通路。通过对比相关文献及生物数据库,上述标志物的变化主要源于气虚证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能量代谢及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气虚证这一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表明代谢组学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中医证候及其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3、人参-藜芦反药配伍对中医气虚证的影响鉴定了15个人参治疗气虚证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变化表明人参对气虚证引起的色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的扰动有一定的回调作用。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作为补气药的人参治疗气虚证的生物学机制。对人参-藜芦不同比例反药配伍进行了研究,其体重、力竭游泳时间、血液学指标及血清生化学指标等药效学结果表明,人参对气虚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增强能量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及抗氧化等方面来发挥作用。人参-藜芦不同比例配伍后的治疗效果低于单用人参,其中影响最小的是1:0.01组,最大的是1:0.1组。pca分析及人参-藜芦配伍后产生的差异生物标志物相对含量等代谢组学结果表明,配伍后对人参的治疗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两项研究结果得出,随着藜芦加入比例的降低,其配伍后对人参治疗气虚证的妨害作用越小。4、雌激素缺乏症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uplc-q-tof-ms技术,结合pca和opls-da分析了雌激素缺乏症引起的体内代谢物变化及其生物学机制。鉴定出23个与疾病相关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这些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处于泛酸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通过对比相关文献及生物数据库,上述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主要源于雌激素缺乏症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能量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类固醇合成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为明确雌激素缺乏症发病的生物学机制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5、人参-藜芦反药配伍对雌激素缺乏症的影响鉴定了12个人参治疗雌激素缺乏症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表明人参对雌激素缺乏症引起的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类固醇激素合成等代谢通路的扰动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人参治疗雌激素缺乏症的生物学机制。对人参-藜芦不同比例反药配伍对雌激素缺乏症进行了研究,其体重、性腺组织系数、大鼠动情周期变化及血清雌激素水平等指标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参对雌激素缺乏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单纯补充体内雌激素不足,而是发挥了雌激素样作用,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其主要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激素代谢、免疫功能及增强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来发挥作用,这也印证了药效学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人参发并不单纯是雌激素的补充和替代。综上两项研究结果得出,人参-藜芦不同比例配伍后的治疗效果低于单用人参,其中影响最小的是1:0.01组,最大的是1:0.1组,随着藜芦加入比例的降低,其配伍后对人参治疗雌激素缺乏症的妨害作用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