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社区贫困救助工作现状初探——以S市L社区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007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虽然目前在我国城市社区内运行的贫困救助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初具规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救助对象的界定标准模糊,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运行成本较高;二是社区贫困救助的规模在无限制的扩大,一些原本不满足救助标准的社区居民运用各种非正规手段获得救助保障;三是现行的社区救助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没有将真正有需要的贫困居民完全覆盖在救助范围之内,使得运行效果不够理想。  城市贫困人口的社区贫困救助也一直是S市社区发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也是目前社区发展和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对S市L社区进行的实地调查和多次对该社区的贫困群体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的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L社区的社区贫困救助政府性的和社会性的社会支持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社区贫困救助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实现社区贫困救助的主体与方式从单一被动到对象多元互动的转变。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积极推动事业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贫困家庭或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完整全面的利益分配机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和必要的社会保护;建立完善的情绪疏导机制,尽力消除社会公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不良社会心理。从社区自身角度看,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救助工作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社区乃至社会的互助网络;拓宽救助渠道,积极调动社区内资源,发展社区内的资助;充分扮演好连接媒介的角色,增强社区内居民之间的互通有无,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构建社会化综合性的社区贫困救助支持网络。从城镇贫困群体的视角来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扩大现有社会支持的获取机会;增强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调整好心态,努力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采用质性研究,通过对西北地区某个案国有企业(“典型单位”)的实地调查,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描述了职代会及其功能变迁过程,分析了
本文研究以内蒙古孪井滩灌区一个正在生成和发展着的移民村庄为例,从动态的角度探讨移民社会网络的建构过程,考察移民社会网络如何因制度环境、资源利用而展现其变迁面貌的。在
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推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与改造,传统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开始被新兴的现代化风格所取代,这些新的变化,对农村传统习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福利分房时代的结束,以市场为特征的住房新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在房改初期,为鼓励房地产业发
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发生变化,外贸出口萎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被最大化。在此背景下,审视和研究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问题,分析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关于利用互联网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改变的研究都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同时,关于女性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从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在我国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青年大量的涌入城市打工,造成了农村已婚青年的子女在农村由隔代人抚养,在我国农村,这个现象十分普遍现象。一方面,在隔代抚养家庭,留守儿童和老人之
离退休人员尤其是低龄的离退休人员有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的条件。高校离退休教师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拥有较稳定的收入,较好的身体素质,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的热情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