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难度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是CFC分类中的最常见类型。便秘属于针灸疗法的一级病谱,疗效确切,电针治疗具有稳定、可调,能定时、定量的特点,但临床上运用电针缺乏统一的刺激参数标准,尤其是不同频率电针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在相同方案的生物反馈治疗和毫针针刺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通过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为电针治疗本病方案的优化提供临床依据。[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不同电针参数刺激对本病疗效的影响,为电针治疗本病方案的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2Hz组、15Hz组、100Hz组。各组患者在相同方案生物反馈和毫针针刺的基础上分别采用2、15、100Hz三种不同的频率电针刺激。选取主穴:(1)天枢、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百会;(2)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得气基础上天枢、上巨虚或中髎、下髎接电针仪,选择连续波,按组别分别调节电针频率,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电针针30min,每日1次,一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患者经过专科诊断纳入为研究对象后,每日记录排便日记,治疗前后填写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及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量表。治疗结束后,对3组患者的便秘主症和生存质量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采用PRO疗效评价方法,关注患者最希望解决的症状治疗前后的改善率。[结果]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皆有疗效,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对排便费力程度的改善,15Hz组优于2Hz组。对患者生活质量状态的改善,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15Hz组优于100Hz组;对担忧度及总分的改善2Hz组及15Hz组优于100Hz组。采用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疗效评价方法,3组间比较,15Hz组与100Hz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5Hz组较100Hz组更有优势。[结论]电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有效;不同频率电针对便秘不同症状方面改善不同;对生活质量状态的改善,总体而言,低频电针优于高频电针;根据不同疗效评价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价标准,组间总体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疗效评价方法,则15Hz组疗效优于100Hz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