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记录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肺结节患者的患病情况,运用中西医一体化模式来评估肺结节(pulmonarynodule,PN)的危险程度,观察自拟复方“扶正散结方”对低、中危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出最佳适合“扶正散结方”治疗的临床特征,为肺结节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通过收集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发现的180名肺结节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病史、结节大小、位置和密度以及有无毛刺征等特征。参照国际上肺结节诊治的四大指南以及我国肺结节诊疗专家共识,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王琦的《中医体质学》为理论基础,记录患者体质学分型,完善体质辨证学量表,进行中西医一体化诊疗。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8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应用CT随访或病因特定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复方“扶正散结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以及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所有结果都是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参与调查的对象为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胸部CT检查发现的180名肺结节患者,男性有75例(41.67%),女性有105例(58.33%),总体患病人数中女性以居多,没有年龄<20岁的患者,年龄段在40-60岁之间的患者占据大多数(46.67%),男性及女性患者的患病数均在60岁前按年龄段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60岁以后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另外,在中青年组及中老年组中,女性肺结节患者数均超过了男性。无吸烟史的患者为大多数,有161例(89.44%),有8例(4.44%)患者曾经有过肺外恶性肿瘤病史。结节最大直径以≤5mm居多,有112例(62.22%),≥10mm者较少见,仅有6例(3.33%)。结节生长位置以非上叶居多,有100例(55.56%)。结节密度以磨玻璃密度较多见,为137例(76.11%),部分实性密度最少,为9例(5.00%)。无毛刺征的患者占大多数,有173例(96.11%),有毛刺征的患者仅为7例(3.89%)。将患者通过中西医联合诊治分为9种体质类型,在本次研究中以无特殊中医学症状的平和体质最多,特禀质较少见。中青年组以平和质多见,中老年组以气郁质患者多见,老年组以阴虚质患者最多见。患者的体质分型在各年龄组中没有显著差异(χ2=0.326,P=0.849>0.05)。另外,男性及女性的体质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χ2=5.141,P=0.742>0.05)。2.在180名肺结节患者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共有64例,治疗组患者总共有33例,对照组患者总共有31例。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通过统计学研究进行基本情况的对比,表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节最大直径、吸烟史、既往肺外恶性肿瘤病史、中医学症状积分、Mayo模型恶性风险概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行进一步的对比研究。3.在中医体质辨证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体质症状积分较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Z=-2.987,P=0.003<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体质症状积分并无显著差异(Z=-1.305,P=0.192>0.05),两组相对比,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体质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在中医体质辨证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病例数为17例,中医体质症状有效率为77.27%(17/22);对照组的有效病例数为7例,中医体质症状有效率为30.43%(7/23),两组相对比,Z=-2.594,P=0.009<0.05,表明治疗组的中医体质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4.在结节最大径的变化方面: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结节最大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Z=-1.969,P=0.049<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结节最大径并无明显差异(Z=-0.416,P=0.678>0.05),两组相对比,P<0.05,表明治疗组结节的缩小程度超过了对照组。在影像学疗效方面:治疗组中结节消失的有4例,变小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33.33%(11/33),其中密度变浅的共有11例;对照组中结节消失的有1例,变小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12.90%(4/31),其中密度变浅的共有3例,两组结果相对比,P<0.05,提示治疗组的影像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在恶性风险概率的变化方面:两组的恶性风险概率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中西医一体化模式对肺结节进行诊疗,避免了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2.高危考虑恶性结节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射频消融等治疗,对于低、中危的肺结节患者采用“扶正散结方”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肺结节直径缩小的占33.33%,中医体质辨证症状改善率77.27%,表明运用“扶正散结方”加减可以有效地缩小结节,调理患者体质,提高肺结节人群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