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一体化模式干预肺结节的临床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记录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肺结节患者的患病情况,运用中西医一体化模式来评估肺结节(pulmonarynodule,PN)的危险程度,观察自拟复方“扶正散结方”对低、中危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出最佳适合“扶正散结方”治疗的临床特征,为肺结节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通过收集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发现的180名肺结节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病史、结节大小、位置和密度以及有无毛刺征等特征。参照国际上肺结节诊治的四大指南以及我国肺结节诊疗专家共识,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王琦的《中医体质学》为理论基础,记录患者体质学分型,完善体质辨证学量表,进行中西医一体化诊疗。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80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应用CT随访或病因特定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复方“扶正散结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以及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所有结果都是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参与调查的对象为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胸部CT检查发现的180名肺结节患者,男性有75例(41.67%),女性有105例(58.33%),总体患病人数中女性以居多,没有年龄<20岁的患者,年龄段在40-60岁之间的患者占据大多数(46.67%),男性及女性患者的患病数均在60岁前按年龄段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60岁以后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另外,在中青年组及中老年组中,女性肺结节患者数均超过了男性。无吸烟史的患者为大多数,有161例(89.44%),有8例(4.44%)患者曾经有过肺外恶性肿瘤病史。结节最大直径以≤5mm居多,有112例(62.22%),≥10mm者较少见,仅有6例(3.33%)。结节生长位置以非上叶居多,有100例(55.56%)。结节密度以磨玻璃密度较多见,为137例(76.11%),部分实性密度最少,为9例(5.00%)。无毛刺征的患者占大多数,有173例(96.11%),有毛刺征的患者仅为7例(3.89%)。将患者通过中西医联合诊治分为9种体质类型,在本次研究中以无特殊中医学症状的平和体质最多,特禀质较少见。中青年组以平和质多见,中老年组以气郁质患者多见,老年组以阴虚质患者最多见。患者的体质分型在各年龄组中没有显著差异(χ2=0.326,P=0.849>0.05)。另外,男性及女性的体质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χ2=5.141,P=0.742>0.05)。2.在180名肺结节患者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共有64例,治疗组患者总共有33例,对照组患者总共有31例。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通过统计学研究进行基本情况的对比,表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节最大直径、吸烟史、既往肺外恶性肿瘤病史、中医学症状积分、Mayo模型恶性风险概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行进一步的对比研究。3.在中医体质辨证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体质症状积分较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Z=-2.987,P=0.003<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体质症状积分并无显著差异(Z=-1.305,P=0.192>0.05),两组相对比,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体质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在中医体质辨证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病例数为17例,中医体质症状有效率为77.27%(17/22);对照组的有效病例数为7例,中医体质症状有效率为30.43%(7/23),两组相对比,Z=-2.594,P=0.009<0.05,表明治疗组的中医体质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4.在结节最大径的变化方面: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结节最大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Z=-1.969,P=0.049<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结节最大径并无明显差异(Z=-0.416,P=0.678>0.05),两组相对比,P<0.05,表明治疗组结节的缩小程度超过了对照组。在影像学疗效方面:治疗组中结节消失的有4例,变小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33.33%(11/33),其中密度变浅的共有11例;对照组中结节消失的有1例,变小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12.90%(4/31),其中密度变浅的共有3例,两组结果相对比,P<0.05,提示治疗组的影像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在恶性风险概率的变化方面:两组的恶性风险概率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中西医一体化模式对肺结节进行诊疗,避免了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2.高危考虑恶性结节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射频消融等治疗,对于低、中危的肺结节患者采用“扶正散结方”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肺结节直径缩小的占33.33%,中医体质辨证症状改善率77.27%,表明运用“扶正散结方”加减可以有效地缩小结节,调理患者体质,提高肺结节人群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2020年全球约有140万例新发病例和37万例死亡病例。PCa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导致我国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骨骼是最主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Ca骨转移目前主要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但由于骨转移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
学位
从教师角度来看八年级物理存在的知识难点有哪些?从学生角度来看八年级物理的知识难点又有哪些?针对这一系列的难点又如何进行高效的教学?这是每个物理老师都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同时,研究这些问题对我们国家初二物理的一线教育具有积极有益的意义。初二阶段学习物理的思维是整个物理学学习思维的基础,初二阶段学习的力学知识同时也是高中必修1及力学部分的基础。笔者所处的地区绝大多数学校使用的物理教科书都是上海科学技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疾病中排到了第二位。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每年发病率也在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这主要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例如现在人们的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饮食及纤维素的摄入不足等。现阶段,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在治疗上,则是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
目的:研究眉脂肪垫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特征,为其位置调整与固定以改善上睑松垂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观察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Theorbicularisoculimuscle,OOM)手术对上睑皮肤松弛改善效果、眉高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为上睑年轻化提供一种安全便捷的手术方法。方法:解剖研究:对7例14侧的新鲜冰冻尸头标本(均已行动静脉红蓝乳胶灌注成型)的眉区进行大体解剖,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
目的:目前常用于膀胱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的UroVysion试剂盒在早期膀胱癌的诊断敏感性略低于中晚期膀胱癌,且在中国膀胱癌患者的诊断效率还不确定。我们希望寻找一种新型FISH探针组合用于中国膀胱癌患者的检测,并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来自本院的膀胱癌肿瘤组织样本(n=15)进行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根据这些数据
函数以简约的形式揭示着世间万物间的变化关系,是中学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但由于其高度抽象,知识本身难度大,而初中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够成熟,使用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处理函数问题的能力不足,同时应试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仍束缚着教师,种种因素造成初中生的函数学习动机不足、兴趣与积极性明显缺乏,在函数教学中关注动机设计成为了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动机设计相关的理论模型中,较为系统、且经过不断验证的ARCS动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并不视为单纯的良恶性肿瘤,而是根据危险度分级评估其恶性潜能。已知大多数癌症中,Galectin-1高表达代表高恶性潜能及差的预后。利用GEO数据库检索Galectin与GIST的相关联系,有数据表明Galectin-1在GIST中高表达。而关于间质瘤方面Galectin-1的研究相
作为一项基础的科学,数学能为很多应用科学技术提供有用的指导,让这些科学技术更好的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因此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因为他们发现学生自我是否有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想法,以及能够很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息息相关。然而,在实际进行应用意识培养时,主要面临着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教师引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考虑
洛克沙胂(Roxarsone,Rox)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具有抗球虫、促进动物生长等作用,目前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洛克沙胂吸收率较低,大多随粪便排出体外,可通过环境及动物性食品途径增加人砷暴露的风险。现有研究发现Rox在体内体外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Rox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信号,促进血管或肿瘤血管生长。本文拟通过体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