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进行了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得出了高温温度、冷却方式、静置时间对高温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四种不同修复剂对高温后混凝土性能的修复效果,得到了最佳类型修复剂,并对最佳修复剂进行了用法用量试验研究;通过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促进恢复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温温度、冷却方式、静置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微观分析技术初步探讨了修复剂的修复机理,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通过三种强度等级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了高温温度、冷却方式、静置时间对高温后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明显劣化;喷水冷却会造成混凝土的二次损伤;高温后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随静置时间延长而有所恢复,但是恢复程度有限。对比了四种不同类型修复剂(国产L型、B型、O型及进口J型)对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修复效果,得到了最佳修复剂为L型修复剂,并对L型修复剂进行了用法用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浸泡法可取得比涂刷法更好的修复效果,涂刷法施工时修复效果随修复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促进恢复三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了高温温度、冷却方式、静置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修复剂对低强度混凝土的修复效果更好;混凝土受火温度越高修复效果越好;修复剂对自然冷却混凝土的修复效果好于喷水冷却;随静置时间的延长,修复剂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修复效果逐渐增强,而对抗碳化性能和抗渗透性能促进恢复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分析技术,对常温混凝土、500℃高温后混凝土、500℃高温后使用修复剂混凝土(静置28天)以及500℃高温后未使用修复剂混凝土(静置28天)进行了微观分析,从微观形态上分析得到了高温后混凝土劣化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使用修复剂和未使用修复剂混凝土微观形态和物相,发现修复剂促使混凝土生成了更多的水化产物,进而恢复了混凝土性能,初步得出修复剂对高温后混凝土促进恢复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