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疫霉菌属于卵菌(Oomycetes),所引起的植物疫病传播迅速,难以防治,严重危害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导致爱尔兰大饥馑的元凶。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十几亿美元的损失。卵菌在系统发育上与真菌不同,因此对许多广谱杀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霉菌属于卵菌(Oomycetes),所引起的植物疫病传播迅速,难以防治,严重危害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导致爱尔兰大饥馑的元凶。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十几亿美元的损失。卵菌在系统发育上与真菌不同,因此对许多广谱杀真菌剂不敏感。在防控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生产实践中主要依靠推广使用大豆抗病品种,这也是目前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法。大豆与大豆疫霉菌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抗病基因介导的抗性发生在免疫受体识别无毒效应之后,引起一系列寄主生理、生化的改变,包括植物代谢组谱的改变。代谢物的研究也已成为鉴定和开发病害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有力工具。为充分了解大豆对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拟通过调查大豆主效抗病基因所介导的抗大豆疫霉侵染的代谢组模式,为未来大豆抗疫病育种提供新思路。已知大豆上存在11个主效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sojae genes,Rps genes),其中得到最广泛使用的两个抗病基因分别是Rps1c和Rps1k。因此本研究中使用了携带单抗性基因Rps1c和Rps1k等位基因的大豆,比较不同的Rps基因在抗病过程中介导的代谢物变化,揭示了植物代谢途径响应疫霉菌的复杂性和差异。代谢组是一定条件下生物学过程完成后最终代谢物的集合,是各种组学研究中最接近表型的一种组学,可以直接动态地反映出细胞的生理生化状态,从而有效地检测和发现特定生化途径,准确解释生理或者病理现象。目前代谢组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可以通过检测样品的质谱(MS)、色谱(HPLC,GC)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谱图,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判断生物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相比于气相质谱GC-MS,液相质谱LC-MS联用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更适合检测不稳定、难挥发的样本。目前对抗病基因所介导的植物免疫反应过程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实验通过液相质谱LC-MS联用技术分析两个抗病基因Rps1c和Rps1k所介导的代谢组通路异同,取得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通过比较两个抗病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下胚轴及根部的样品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发现,两个抗病品种在代谢物产生及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方面高度相似,均对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类黄酮代谢途径、植物激素合成途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产生影响,且均存在随接菌时间增长而积累的代谢物如:阿魏酸、根皮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等,推测这些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参与大豆抗疫病反应,且两个抗病品种的大豆在抗病机制上具有较多相似之处。(2)靶向代谢组学对不用大豆品种中抗病标志物含量检测及抗病性验证:为验证候选代谢物是否可用作抗病标志物来筛选抗病品种或加速抗病品种选育,我们选取25种野生大豆品种进行初步检测,并分析了靶向代谢物含量与病情指数的关系,后选定了含量较高的品种进行发病情况收集,结果表明特定靶向代谢物根皮苷、阿魏酸与病情指数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特定靶向物质绝对含量较高的品种具有一定的抗(耐)病能力,由此推断此类代谢物在大豆抗疫霉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作抗病种质筛选的抗病标志物。
其他文献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自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加上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长距离迁飞等特点,小菜蛾的为害十分严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大多数害虫有很高的活性,尤其是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活性优越,然而甲维盐的长期大量使用,使得小菜蛾受到亚致死浓度甲维盐的长时间胁迫。为了研究亚致死浓度甲维盐对小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通过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更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近年来,人类对土地进行了高强度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土地质量变差,区域的生态环境失衡,土壤的退化状况也越来越严重。黄河三角洲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受动力系统的影响,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退化严重,土壤质量的盐碱退化是黄河三角洲土壤的主要退化形式。因此,科学评价该区域土壤质量
我国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眼蕈蚊科害虫的危害也愈加严重。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和异型眼蕈蚊(Phyxia scabiei)是危害食用菌的重要害虫。从食用菌安全生产看,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两种眼蕈蚊幼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则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在测定5种已规模化生产的昆虫病原线虫[即嗜菌异小杆线虫H06(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害可危害蔬菜、水果、大豆、水稻等作物,寄主范围广泛,对黄瓜的危害尤为严重。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发病率高达65%左右,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本研究从泰安市黄瓜棒孢叶斑病高发区土壤中分离出2株拮抗木霉菌,并与抗生素杀菌剂四霉素的单一组分抗生素杀菌剂B联合应用对黄瓜棒孢叶斑
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作为一种已商品化生产且应用广泛的多食性土栖捕食螨,是防治小型害虫害螨的重要天敌。捕食螨的人工规模化繁育是实现其商品化生产及应用的前提,替代猎物或食料的营养水平与捕食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紧密相关的,因此通过改良替代猎物或食料的营养水平可以提升捕食螨的繁殖能力和生物学性状。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昆虫源食料对剑毛帕厉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寄主范围广泛,主要侵染烟草等茄科作物,能够引起花叶、褪绿、疱斑和矮化等症状,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烟草品种都不抗TMV,也没有特效的化学药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利用交叉保护策略防治烟草病毒病对环境友好,但可用的弱毒突变体少。本研究以TMV全长侵染性克隆质粒为模板,通过定点突变技术获
昆虫共生菌具有调控寄主生长发育的功能,实验室前人在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毒囊中分离培养得到两种芽孢杆菌L4-1和L6-1。通过饲喂试验中发现L4-1对家蝇幼虫致死效果明显。本研究以L6-1为对照,通过毒囊共生菌饲喂试验、生理生化物质的测定和比较细菌基因组,探究L4-1对寄主家蝇和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寄生蜂毒囊共生菌作为生防菌剂的生防潜力,为害虫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中低产田后备资源区,农业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濒临渤海,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其境内分布有大量的滨海盐渍化土壤,加之该区农田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排等人为管理措施影响,极易导致次生盐渍化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当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农业生产水平。因此,探究滨海盐渍土盐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尤其是在微域尺度对盐渍农田土壤盐分实施精细化监测,对滨海盐渍农田土壤盐分调控对策的制定、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国还仍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在培育国际大粮商、提升粮食国际竞争力、打造全球化粮食品牌等方面仍显落后。制约这些条件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水稻病害的发生,影响着水稻的高产与优产。而在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就是水稻稻瘟病,它是最具破坏力的真菌性病害,每年可导致近10%-30%的粮食损失。因此探究和研究水稻抗病基因和机制是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工作之一。磷脂酰
病毒病作为危害植物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我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弱毒疫苗的交叉保护策略预防和防治植物病毒病成为比较有效的方法。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具有广寄主、多分体的特点,适于作为创制弱毒疫苗的理想基础载体。本研究以实验室现有的和新构建的CMV为骨架的弱毒疫苗为材料,在室内检测弱毒疫苗的稳定性和交叉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