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纳米与重金属Cd离子相互作用降低Cd2+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IA类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其作为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镉的暴露主要源于吸入性摄入、饮食及饮水摄取。镉是一种能在人体和环境中长期蓄积的有毒重金属物质,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10-35年。作为机体生长发育非必需元素,很少量的镉进入人体即可通过生物积累,对肾、肺、肝、睾丸、脑、骨骼以及血液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物质,已在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纳米材料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将导致其在生产、运输、使用和排放等环节中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尽管目前没有关于人工纳米材料直接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报道,但其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日益受到关注。针对纳米材料的环境过程与环境生物效应,虽然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人们对其认识程度却远远滞后于纳米材料生产和应用的发展速度。纳米材料释放于环境介质中将不可避免地与环境中传统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导致了所吸附污染物的迁移。重金属污染物被纳米材料吸附,可能其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发生改变,给生态环境带来未知的威胁。目前已有文献报道针对纳米材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但仅阐明其中的现象,并未做系统分析,对相互作用后形成纳米材料-污染物复合物导致的生物效应也少有报道。秀丽隐杆线虫具有结构简单、身体透明、易于观察、繁殖周期短等生物学特征,在环境毒性物质评价中有着其它模式生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本课题选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重金属镉作为污染物模型进行生物效应研究,通过比较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与重金属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与单独暴露两种材料的毒性评价,揭示纳米材料对于Cd生物效应的影响。因此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对于纳米材料的安全应用和环境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可以迅速吸附Cd2+离子,并在4小时后并达到吸附平衡,其对Cd2+的吸附能力常数qm为8μg/mg。利用线虫DNA损伤修复基因缺陷品系,研究48h LC50发现,线虫突变体abl-1(ok171)和ced-3(n717)是较野生型N2敏感的金属毒性评价体系,hus-1基因增加了线虫对镉的抵抗力。通过对线虫的体长、存活、凋亡等终点比较得出,TiO2-NPs对于线虫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虫体长恢复正常;高浓度Cd2+严重影响线虫的生长发育,TiO2纳米材料对于Cd2+胁迫条件下的生长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TiO2纳米材料可以降低Cd2+引起的生殖腺细胞凋亡水平。因此TiO2纳米材料可以降低高浓度Cd2+引起的线虫毒性。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初步安全评价,为纳米材料与污染物复合物的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用作重金属污染物吸附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系统分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地区相关区划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与人工评判相结合的方法,选用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协迫现状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农业基础底子薄、农村居民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
据中国有关部门统计 ,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 ,?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称 :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 ,仅中国流失海外的名画有2 .3万件。就绘画
合成孔径雷达可以获取2维高分辨雷达图像,但只能工作在侧视模式,不能进行前视成像,也不能对静止和运动目标同时聚焦。针对上述雷达成像中的新问题,基于多发射多接收原理的虚拟孔
近来认真拜读管文锦老师的《校长:立足经营管理,守望教育理想》(《江苏教育》9A)一文,深被作者的坦言与直率所感动。“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期刊
本文介绍了行星滚轮摩擦增减速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出压力分布和传递动力公式,分析和论证了该装置的正常工作条件,为正确设计打下了理论基础. This paper introduces
<正>如果把卡车比喻成一个不辞辛苦的工人,驾驶室是"头"、大灯是"眼睛"、发动机是"心脏"、轮胎是"腿"、油料是"血液"、线束是"神经"、车架是"脊椎",所有的部
介绍脉冲、双音频兼容式1带4小型程控电话交换机的设计,其中包括振铃电路、交换电路、拨号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及部分软件过程。
现行的一般光学教材对薄膜干涉条纹的定域问题未作分析,直接给出均匀薄膜的干涉定域于无限远,光膜形薄膜定域于膜的表面的结论。为说明薄膜干涉的定域所在,本文围绕着“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