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祥市位于汉江中游、湖北中部,面积4488平方公里,人口103万。近年来,钟祥教育人审时度势,抓牢机遇,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塑造有灵魂的教育。如今,地域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让每一所学校散发着独特的味道,让每一名师生呈现出蓬勃的精神面貌。
地域文化彰显特色
钟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市中小学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炼校园文化精神,构建校园文化,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实现了区域教育的百花齐放。
柴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全镇中小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柴湖移民历史教育学生,在师生中大力弘扬“舍家为国,团结奋进”的大柴湖移民精神,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石牌镇是全国闻名的“豆腐之乡”,全镇有近3万人在全国各地及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从事豆制品加工业。中小学将“石牌豆腐文化”确定为校园文化主题,大力弘扬石牌“豆腐郎”不怕困苦、努力进取、自信执着的创业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张集、客店两镇同处大洪山南麓,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两地学校共同将旅游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将当地特产、风景名胜等制成展牌,悬挂于教学楼、学生公寓和餐厅等处,并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举办演讲会,增加了校园文化气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长滩镇、冷水镇是革命老区,南山、北山革命根据地曾在钟祥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镇学校以“革命精神放光芒”为主题,统一规划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围绕当地革命英烈和文化名人开展系列德育活动,用英雄事迹鼓舞学生,用名人思想感化学生,给师生以精神滋养。
环境文化润物无声
钟祥市打造“文化矩阵”,润物无声。全市中小学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隐性作用,将文化建设渗透进校园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使校园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做到“一砖一石会说话,一草一木会育人”,全力打造优质卓越的校园文化。
楼宇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环境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钟祥市第二中学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分别将三幢教学楼命名为弘仁楼——意为心怀仁爱、友善相处,弘毅楼——意为胸怀宽大、意志坚强,弘志楼——意为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学校建筑布局和命名有机结合,彰显了独特的办学理念,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承天小学在为教学楼命名的同时,还在走廊墙壁上悬挂“校园之星”群像、校星心语、学生作品及传统经典诗词等,徜徉其中,不禁让人心灵宁静、励志从学。
文化只有植根于人的心灵,才能塑造灵魂引领发展。走进长寿镇小学的校园,“孝老爱亲”这一文化主题随处可见。建筑物外墙上喷绘了“仲由背米”“黄香暖席”等传统孝亲故事,校园文化长廊里有《新编孝道三字经》和学校“孝老爱亲标兵”事迹简介,宣传展板则展示了学校“孝老愛亲”主题活动图景,处处洋溢着文化育人的气息。
环境文化就像无声的智者,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着智慧,体现着和谐,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现如今,走进全市的每所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景观错落有致,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学生在整洁、质朴、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钟祥市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多教师和学生牺牲休息时间,自己动手美化校园环境。此举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课程文化引领成长
钟祥市依托课程文化,涵养学生人格魅力,铸就学生发展潜力。全市中小学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整合德育与教学活动,开发了文学、艺术、科技、运动、健康、安全等多类校本课程,构建了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课程体系,将一切教育活动课程化,打造了一批校本课程特色“品牌”。目前,“学校有特色,课程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已成为钟祥市各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
洋梓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该校结合师资队伍和生源状况,精心打造以文学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以北门湖文学社为核心,以社刊《北门湖》为平台,以语文课和课外活动为阵地,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兴趣活动,形成了一个人人都是文学社社员、个个都参与文学社活动的校园文学网络。在文学社的带动下,很多学生热爱文学,并取得骄人的成绩。20多年来,800多篇社员作品在《语文报》《中国教育报》《写作》《初中生优秀作文》等近百种刊物上发表,11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北门湖文学社曾被教育部关工委授予“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称号。
柴湖小学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其学生整体艺术素养却并不亚于城区学生,这一切得益于学校开设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该校常年坚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先后开办了手风琴、小提琴、古筝、竖笛、素描、国画、舞蹈等20多个兴趣小组,培养出一大批艺术特长生。该校学生乐团多次受邀参加地市大型活动演出,多次代表荆门市参加全省黄鹤美育节文艺汇演决赛,先后有120多人次的学生书画作品获得湖北省金奖、全国金奖。
用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这是钟祥教育人多年坚持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勤劳质朴的钟祥百万人民,见证了钟祥教育人在追求更高办学境界中的付出与收获,也必将伴随他们写下钟祥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篇章。
(作者系钟祥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王娜娜
地域文化彰显特色
钟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市中小学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炼校园文化精神,构建校园文化,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实现了区域教育的百花齐放。
柴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全镇中小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柴湖移民历史教育学生,在师生中大力弘扬“舍家为国,团结奋进”的大柴湖移民精神,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石牌镇是全国闻名的“豆腐之乡”,全镇有近3万人在全国各地及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从事豆制品加工业。中小学将“石牌豆腐文化”确定为校园文化主题,大力弘扬石牌“豆腐郎”不怕困苦、努力进取、自信执着的创业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张集、客店两镇同处大洪山南麓,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两地学校共同将旅游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将当地特产、风景名胜等制成展牌,悬挂于教学楼、学生公寓和餐厅等处,并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举办演讲会,增加了校园文化气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长滩镇、冷水镇是革命老区,南山、北山革命根据地曾在钟祥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镇学校以“革命精神放光芒”为主题,统一规划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围绕当地革命英烈和文化名人开展系列德育活动,用英雄事迹鼓舞学生,用名人思想感化学生,给师生以精神滋养。
环境文化润物无声
钟祥市打造“文化矩阵”,润物无声。全市中小学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隐性作用,将文化建设渗透进校园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使校园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做到“一砖一石会说话,一草一木会育人”,全力打造优质卓越的校园文化。
楼宇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环境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钟祥市第二中学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分别将三幢教学楼命名为弘仁楼——意为心怀仁爱、友善相处,弘毅楼——意为胸怀宽大、意志坚强,弘志楼——意为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学校建筑布局和命名有机结合,彰显了独特的办学理念,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承天小学在为教学楼命名的同时,还在走廊墙壁上悬挂“校园之星”群像、校星心语、学生作品及传统经典诗词等,徜徉其中,不禁让人心灵宁静、励志从学。
文化只有植根于人的心灵,才能塑造灵魂引领发展。走进长寿镇小学的校园,“孝老爱亲”这一文化主题随处可见。建筑物外墙上喷绘了“仲由背米”“黄香暖席”等传统孝亲故事,校园文化长廊里有《新编孝道三字经》和学校“孝老爱亲标兵”事迹简介,宣传展板则展示了学校“孝老愛亲”主题活动图景,处处洋溢着文化育人的气息。
环境文化就像无声的智者,每一个细节无不彰显着智慧,体现着和谐,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现如今,走进全市的每所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景观错落有致,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学生在整洁、质朴、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钟祥市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多教师和学生牺牲休息时间,自己动手美化校园环境。此举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课程文化引领成长
钟祥市依托课程文化,涵养学生人格魅力,铸就学生发展潜力。全市中小学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整合德育与教学活动,开发了文学、艺术、科技、运动、健康、安全等多类校本课程,构建了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课程体系,将一切教育活动课程化,打造了一批校本课程特色“品牌”。目前,“学校有特色,课程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已成为钟祥市各学校追求的办学目标。
洋梓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该校结合师资队伍和生源状况,精心打造以文学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校以北门湖文学社为核心,以社刊《北门湖》为平台,以语文课和课外活动为阵地,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兴趣活动,形成了一个人人都是文学社社员、个个都参与文学社活动的校园文学网络。在文学社的带动下,很多学生热爱文学,并取得骄人的成绩。20多年来,800多篇社员作品在《语文报》《中国教育报》《写作》《初中生优秀作文》等近百种刊物上发表,11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北门湖文学社曾被教育部关工委授予“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称号。
柴湖小学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其学生整体艺术素养却并不亚于城区学生,这一切得益于学校开设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该校常年坚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先后开办了手风琴、小提琴、古筝、竖笛、素描、国画、舞蹈等20多个兴趣小组,培养出一大批艺术特长生。该校学生乐团多次受邀参加地市大型活动演出,多次代表荆门市参加全省黄鹤美育节文艺汇演决赛,先后有120多人次的学生书画作品获得湖北省金奖、全国金奖。
用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这是钟祥教育人多年坚持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勤劳质朴的钟祥百万人民,见证了钟祥教育人在追求更高办学境界中的付出与收获,也必将伴随他们写下钟祥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篇章。
(作者系钟祥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