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北京晨报》报道,参加“坑班”以获得好中学的录取,校外培训机构竞赛成绩成为升学“敲门砖”,学校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针对种种教育怪象,教育部提出“十个严禁”底线要求,并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此,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与以往的“禁补令”等相比,可以说本次整治行动堪称“史上最严”。但能否取得实效,刹住校外培训乱象,还需要实践检验和公众的认可。
近些年,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浮夸宣传、自我吹嘘制造吸睛效应,让许多家长裹挟其中不能自拔。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鱼目混杂,一方面极力营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极端氛围,加重学生家长的集体焦虑以及家庭经济负担;一方面在学校按照规定已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辅导班反而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致使教育部针对学校的规定从实效上看最终沦为一纸空文;还有更严重的地方,就是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助推了应试教育,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此外,一些培训机构为学校招生、分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暗地里给学校提供学生成绩单,為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操作铺下“温床”。
刹住校外培训乱象确实到了出重拳的时候了。而校外培训机构泛滥成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理起来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过以笔者之见,尽管看上去治理的重点是“校外”,而治理的源头应该在“校内”。只有治理好“校内”,才能有效地治理好“校外”,甚至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则,学校应该带头淡化应试教育氛围,淡化以成绩论英雄的倾向,要实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多种评价机制。倘若学校总是搞学生成绩排名,尤其是家长会上总是不断强调学生成绩,那么,势必引发家长们的成绩焦虑,为提升孩子成绩,只好把孩子送进各种提分班、衔接班、辅导班。还有的学校顶风搞重点班、快慢班,这同样会加重家长的集体焦虑,为了孩子进重点班,只好把孩子送进辅导班。
二则,学校不能为学生进各种辅导班推波助澜。学校教师应该依照教学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希图依靠辅导班来提升学生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劝阻学生进辅导班,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一些教师劝导并要求学生进辅导班,甚至在家长会上表扬进辅导班的学生,个别教师还动员学生进自己担任教学工作的辅导班。这些年,随着教育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等规定的不断出台,学校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增加学生作业量,可是为了提升成绩,有的学校就将希望寄托在学生进入各种辅导班上。
三则,一些学校不敢违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可是还想招到高分学生,于是,在自己不便出头露面的语境之下,将考察学生成绩以便招收到好学生的任务就偷偷地委托给校外培训机构来办理。于是,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摸底排查,以不辱学校的“使命”,而学校再返回头来为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这些校外培训机构依靠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如此一来,校内与校外结成同盟,互惠互利,双方实现了“良性循环”。
此外,还有的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进行“非零起点教学”,让一些没有进辅导班的学生吃不消,为了让孩子跟上教学进度,家长只好将孩子送进辅导班。
综上,校外培训机构所以轰轰烈烈,实际上与“校内”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校内”不放,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对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要求甚至命令学生进辅导班,分重点班、快慢班,进行“非零起点教学”,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通过培训机构考试排名来实现招生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予以严厉惩治。唯如此,才能有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近些年,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利用浮夸宣传、自我吹嘘制造吸睛效应,让许多家长裹挟其中不能自拔。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鱼目混杂,一方面极力营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极端氛围,加重学生家长的集体焦虑以及家庭经济负担;一方面在学校按照规定已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辅导班反而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致使教育部针对学校的规定从实效上看最终沦为一纸空文;还有更严重的地方,就是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助推了应试教育,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此外,一些培训机构为学校招生、分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暗地里给学校提供学生成绩单,為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违规操作铺下“温床”。
刹住校外培训乱象确实到了出重拳的时候了。而校外培训机构泛滥成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理起来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过以笔者之见,尽管看上去治理的重点是“校外”,而治理的源头应该在“校内”。只有治理好“校内”,才能有效地治理好“校外”,甚至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则,学校应该带头淡化应试教育氛围,淡化以成绩论英雄的倾向,要实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多种评价机制。倘若学校总是搞学生成绩排名,尤其是家长会上总是不断强调学生成绩,那么,势必引发家长们的成绩焦虑,为提升孩子成绩,只好把孩子送进各种提分班、衔接班、辅导班。还有的学校顶风搞重点班、快慢班,这同样会加重家长的集体焦虑,为了孩子进重点班,只好把孩子送进辅导班。
二则,学校不能为学生进各种辅导班推波助澜。学校教师应该依照教学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希图依靠辅导班来提升学生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劝阻学生进辅导班,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一些教师劝导并要求学生进辅导班,甚至在家长会上表扬进辅导班的学生,个别教师还动员学生进自己担任教学工作的辅导班。这些年,随着教育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睡眠”等规定的不断出台,学校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增加学生作业量,可是为了提升成绩,有的学校就将希望寄托在学生进入各种辅导班上。
三则,一些学校不敢违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可是还想招到高分学生,于是,在自己不便出头露面的语境之下,将考察学生成绩以便招收到好学生的任务就偷偷地委托给校外培训机构来办理。于是,培训机构组织考试,摸底排查,以不辱学校的“使命”,而学校再返回头来为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这些校外培训机构依靠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强化学生的“应试”技巧。如此一来,校内与校外结成同盟,互惠互利,双方实现了“良性循环”。
此外,还有的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进行“非零起点教学”,让一些没有进辅导班的学生吃不消,为了让孩子跟上教学进度,家长只好将孩子送进辅导班。
综上,校外培训机构所以轰轰烈烈,实际上与“校内”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校内”不放,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对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要求甚至命令学生进辅导班,分重点班、快慢班,进行“非零起点教学”,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通过培训机构考试排名来实现招生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予以严厉惩治。唯如此,才能有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