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作家,在新文学创作的主流之外独树一帜。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她作品的创作主题、故事选材、艺术手法上,也体现在她欧化与传统并存的语言特色中。本文即以张爱玲小说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分析,考察其中的欧化语言现象和传统语言元素并存的特色。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从张爱玲创作特色和汉语欧化问题这两个方面来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再从学界对张爱玲的研究热潮和对新文学汉语欧化问题研究两方面入手,进行回顾和整理,总结归纳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指明有关张爱玲文学语言研究的空白项。以此为基础,开启本文对张爱玲小说语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第一章主要探究了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五四文学革命期间,趋新分子竭力推行语言革命,无论在写作还是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风格上,都有意吸纳模仿西文,汉语欧化形成了一股鲜明的社会语言现象。脱胎于这一特殊时代的语言背景,张爱玲的创作必然受到欧化语言的影响。张爱玲本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自幼进入私塾学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后来又被作风新派的母亲送到教会学校,一路完成了完整的西式教育。可见对张爱玲来说,无论是大时代背景还是小家庭出身,都充斥着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基于这种背景和经历,“参差的对照”成为她一路秉持的文艺思想。第二章对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欧化语言现象进行了细致考察。首先简单论述了汉语欧化的原因、表现和判定依据,之后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剖析。词汇词法方面的欧化现象有:大量应用新词汇,尤其是音译词,常用欧化词缀;一些汉语中原有的虚词出现了大量欧化的新用法,比如连词“和”、“或”,助词“地”、“着”、“们”、“的”;频繁出现由英文不定冠词带来的“一个”、“一种”数量短语。句法方面的欧化现象有:强调突出主语,修饰语繁杂冗长,有共宾、共动等成分共用格式,被动句式的用途扩大,描写句变为“是+形容词”结构的判断句,出现复杂的包孕结构,复句的联结成分必不可少,语序发生变化和解释补充语的使用等。第三章对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传统语言元素进行了细致考察。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一直以汲取古汉语精华而见称。这种纯粹正宗的中文面貌,一方面是传承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古典遗风,表现为保留文言词汇、使用成语、引用诗句、常用流水短句;另一方面是具有浓重市井民俗色彩的本土化的语言表达,包括文本中数量可观的沪、皖方言词和民俗俚语。在张爱玲对传统语言的应用上,《红楼梦》带来的影响尤其深刻。第四章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整体面貌:古今杂糅,中西合璧,矛盾而同一,西方现代文化的调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杂糅,但和谐而优雅,达到了极致。另外还反思了本文在研究上的遗憾不足,希望能够为接下来的张爱玲文学语言研究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