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的传播学家费瑟斯通最早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见底,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日常生活审美化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这一论断无疑引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什么又是日常生活化被学术界拿来作为新的课题进行研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城市化生活中的事物被绘画、临摹等技术手段附上了光鲜亮丽的外表,这种视觉上的享受让人们沉浸在美的海洋里。然而,这只是用最简单的技术手段展现的世俗的美的世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原则被商品化,与美的表象最为整体进行了论断。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几年来中国和西方在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的资料分析中,尝试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估,从而使我们中国的美学原则能够摒弃世俗的利益,找寻自己的文化之根。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起源、主要著作及核心观点,简要分析了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重新解决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一章用历史的研究方法梳理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在20世纪中西方刮起的热潮,分析20世纪中西方热潮的不同点,总结其进步意义与不足,同时分析在新时期中国美学批评的视角,包括各流派的研究特色。从第二章开始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的观点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代的现象、前景进行全方位地论述,概括总结其呈现的特征,并试着对“超美学”论点的产生进行研究。第三章论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并运用批判的角度对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进行学科反思,立足于本国进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构,寻找传统与现代中的契合点。最后简要总结“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色以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