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健康的第一杀手,但很多人内心深处对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心脏病患者只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或者做个微创手术放两根支架就能解决问题。然而现实却没有人们意想中那样乐观,每年仍有大量患者死于冠心病导致的心血管事件。
尽管陈老先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是上心,但还是不幸遭遇了心肌梗死。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三条主要的分支遭遇“红色拥堵”,管腔的90%以上被堵死。若不及时果断采取应对措施,老先生随时可能发生不测。
然而在医生跟家属介绍治疗方案时,双方产生了严重分歧。医生认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远期效果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家属却觉得搭桥术已经是“过去式”了,放支架才是最“时兴”的疗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整个治疗过程在微创下进行,不像搭桥手术那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面对家属的不解,医护人员作了耐心的解释,终于让他们意识到,冠脉支架术竟然有如此多的局限性。
冠脉支架术无法“包打天下”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狭窄乃至梗阻,由于受阻血管供血的心肌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导致局部压榨性疼痛,心肌收缩力减弱甚至消失。患者可因急性心功能不全而遭遇生命危险。发生心肌梗死之后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冠脉支架术是否能解决所有问题?
明显轻症的患者,在医生指导和密切监控下服用药物,就能够显著改善症状。但对于冠脉器质性梗阻的患者,只能采用外科或介入的方法来“疏通”堵塞。冠脉支架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单从治疗原理来看,支架术十分理想,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许多棘手的细节以及本身固有的缺陷。如果患者梗阻部位的血管形态十分特殊,常规的支架就无法有效支撑;冠脉多支或弥漫性病变的患者,支架术显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已经放置过支架但又发生堵塞的患者,自然也无法在原有的支架处重复放置支架。上述患者只有行冠脉搭桥术。
移花接木置换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的“保底”疗法
搭桥手术就好比在堵塞不畅的水管外另排一条管路,接通水管堵塞端的两端,所不同的是水管是不会动,而心脏上的血管是随心脏的搏动而不断跳动的,这样就使得接“水管”变得异常困难。
医师想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利用体外循环的人工心肺机模拟心肺工作,使患者本身心脏停止跳动,医师在停跳的心脏上行手术操作,这就是体外停跳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二是利用固定器使局部心肌收缩减弱,在相对稳定的心脏表面进行手术操作,这就是非体外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后者的优点是不需要体外循环,其益处是:减少中风和栓塞;减少肾功能衰竭;减少出血和感染;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医疗费用。
如今,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已经成为临床的主流术式。
老汤洗完澡在穿衣服时突然遭遇心悸,晕倒在地,额头在浴缸边缘磕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送到医院时,老汤神智已恢复清醒,没有什么大碍。家人认为把外伤处理好就可以回家了。然而,医生却要求老汤必须留院观察。由于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梗死,医生建议做冠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堵塞的位置、数量和程度。
对于医生的建议,老汤和家属都觉得完全是小题大作。老汤患高血压多年,他知道血压若不好好控制,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等并发症。但他服药还算是认真,而且血压的总体情况也是不错的,怎么可能遭遇心肌梗死呢?经过医护人员的反复劝说,老汤总算同意做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两支主要的冠脉血管均严重狭窄。
高血压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的确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吸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是冠心病的幕后推手。伴随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普遍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再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导致了多种危险因素的出现。
老汤的经历提示患者,控制血压固然重要,但同时还应密切关注血脂、血糖和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这就像是管理学中提到的“木桶效应”,任何一个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遭遇短板。
臧旺福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学博士,心脏中心副主任。
长期从事心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能处理心胸血管外科各种疑难疾病,熟练掌握各类心脏外科疾病的手术技巧。对心脏外科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和成形、复杂先天心脏病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感染心内膜炎、动脉瘤、心脏肿瘤、心脏移植等外科手术具有丰富经验。2002年获教育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曾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上海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特需)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心理健康
冠心病一般发病突然,加之冠心病表现出的胸闷胸痛症状,令多数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因此,家庭成员对患者要关心理解,可采用倾听、疏导、安慰、鼓励、帮助等方法,使患者对控制疾病产生信心。
合理膳食
冠心病患者合理的膳食对控制疾病发展有很大作用。建议多食用清淡而富含营养,且低脂、低盐、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类的食物,少食用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少饮浓茶、咖啡、可乐等饮料,可多吃香蕉等预防便秘,减少心肌梗死诱因。
生活规律
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对冠心病患者十分重要。患者应该在一个令身心感到愉悦的环境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兴奋、悲伤等情绪。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度劳累、熬夜。
起床时动作缓慢,可在肢体稍加活动后再起床。不要饥饿及暴饮暴食,避免身处极端寒冷或者炎热的环境下。排便规律,排便时不要做用力屏气动作。
遵嘱服药
在家休养的患者更应该严格遵照医嘱规律服药。很多患者疾病稳定后,在未得到医生同意下随意减药,导致症状复发甚至心梗发生。对于某些如倍他乐克药物,还应遵医嘱监测血压心率等,防止用药过量。
适当锻炼
适当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患者应该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如慢跑、散步等。在运动强度和时间上要加以控制,循序渐进,避免过劳。在进行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掌握急救
冠心病通常发病突然,所以一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应随身携带,家中应该常备氧气、血压计等医疗器械。
患者一旦有胸闷胸痛不适,应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毫克或消心痛5毫克,并且卧床吸氧休息。如病情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对冠心病患者很重要,医生通过心电图、心超、血脂等检查了解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指导下一步治疗。当冠状动脉严重堵塞时,患者就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此时根据具体情况,就需要支架介入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
尽管陈老先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是上心,但还是不幸遭遇了心肌梗死。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三条主要的分支遭遇“红色拥堵”,管腔的90%以上被堵死。若不及时果断采取应对措施,老先生随时可能发生不测。
然而在医生跟家属介绍治疗方案时,双方产生了严重分歧。医生认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远期效果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家属却觉得搭桥术已经是“过去式”了,放支架才是最“时兴”的疗法,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整个治疗过程在微创下进行,不像搭桥手术那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面对家属的不解,医护人员作了耐心的解释,终于让他们意识到,冠脉支架术竟然有如此多的局限性。
冠脉支架术无法“包打天下”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狭窄乃至梗阻,由于受阻血管供血的心肌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导致局部压榨性疼痛,心肌收缩力减弱甚至消失。患者可因急性心功能不全而遭遇生命危险。发生心肌梗死之后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冠脉支架术是否能解决所有问题?
明显轻症的患者,在医生指导和密切监控下服用药物,就能够显著改善症状。但对于冠脉器质性梗阻的患者,只能采用外科或介入的方法来“疏通”堵塞。冠脉支架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单从治疗原理来看,支架术十分理想,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许多棘手的细节以及本身固有的缺陷。如果患者梗阻部位的血管形态十分特殊,常规的支架就无法有效支撑;冠脉多支或弥漫性病变的患者,支架术显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前已经放置过支架但又发生堵塞的患者,自然也无法在原有的支架处重复放置支架。上述患者只有行冠脉搭桥术。
移花接木置换病变血管:冠心病患者的“保底”疗法
搭桥手术就好比在堵塞不畅的水管外另排一条管路,接通水管堵塞端的两端,所不同的是水管是不会动,而心脏上的血管是随心脏的搏动而不断跳动的,这样就使得接“水管”变得异常困难。
医师想出了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利用体外循环的人工心肺机模拟心肺工作,使患者本身心脏停止跳动,医师在停跳的心脏上行手术操作,这就是体外停跳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二是利用固定器使局部心肌收缩减弱,在相对稳定的心脏表面进行手术操作,这就是非体外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后者的优点是不需要体外循环,其益处是:减少中风和栓塞;减少肾功能衰竭;减少出血和感染;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医疗费用。
如今,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已经成为临床的主流术式。
老汤洗完澡在穿衣服时突然遭遇心悸,晕倒在地,额头在浴缸边缘磕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送到医院时,老汤神智已恢复清醒,没有什么大碍。家人认为把外伤处理好就可以回家了。然而,医生却要求老汤必须留院观察。由于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梗死,医生建议做冠脉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堵塞的位置、数量和程度。
对于医生的建议,老汤和家属都觉得完全是小题大作。老汤患高血压多年,他知道血压若不好好控制,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等并发症。但他服药还算是认真,而且血压的总体情况也是不错的,怎么可能遭遇心肌梗死呢?经过医护人员的反复劝说,老汤总算同意做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两支主要的冠脉血管均严重狭窄。
高血压只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的确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吸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是冠心病的幕后推手。伴随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普遍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再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导致了多种危险因素的出现。
老汤的经历提示患者,控制血压固然重要,但同时还应密切关注血脂、血糖和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这就像是管理学中提到的“木桶效应”,任何一个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遭遇短板。
臧旺福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医学博士,心脏中心副主任。
长期从事心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能处理心胸血管外科各种疑难疾病,熟练掌握各类心脏外科疾病的手术技巧。对心脏外科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和成形、复杂先天心脏病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感染心内膜炎、动脉瘤、心脏肿瘤、心脏移植等外科手术具有丰富经验。2002年获教育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曾任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上海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特需)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心理健康
冠心病一般发病突然,加之冠心病表现出的胸闷胸痛症状,令多数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因此,家庭成员对患者要关心理解,可采用倾听、疏导、安慰、鼓励、帮助等方法,使患者对控制疾病产生信心。
合理膳食
冠心病患者合理的膳食对控制疾病发展有很大作用。建议多食用清淡而富含营养,且低脂、低盐、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类的食物,少食用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少饮浓茶、咖啡、可乐等饮料,可多吃香蕉等预防便秘,减少心肌梗死诱因。
生活规律
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对冠心病患者十分重要。患者应该在一个令身心感到愉悦的环境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兴奋、悲伤等情绪。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度劳累、熬夜。
起床时动作缓慢,可在肢体稍加活动后再起床。不要饥饿及暴饮暴食,避免身处极端寒冷或者炎热的环境下。排便规律,排便时不要做用力屏气动作。
遵嘱服药
在家休养的患者更应该严格遵照医嘱规律服药。很多患者疾病稳定后,在未得到医生同意下随意减药,导致症状复发甚至心梗发生。对于某些如倍他乐克药物,还应遵医嘱监测血压心率等,防止用药过量。
适当锻炼
适当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患者应该选择适宜的运动类型,如慢跑、散步等。在运动强度和时间上要加以控制,循序渐进,避免过劳。在进行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掌握急救
冠心病通常发病突然,所以一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应随身携带,家中应该常备氧气、血压计等医疗器械。
患者一旦有胸闷胸痛不适,应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毫克或消心痛5毫克,并且卧床吸氧休息。如病情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对冠心病患者很重要,医生通过心电图、心超、血脂等检查了解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指导下一步治疗。当冠状动脉严重堵塞时,患者就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此时根据具体情况,就需要支架介入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