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与金属对聚乙烯(MOP)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HA)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THA手术的44例(44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OM组(22例22髋)采用大直径MOM承重界面假体,MOP组(22例22髋)采用MOP承重界面假体。对两组术中髋关节活动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屈髋内旋、屈髋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获得随访,MOM组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18~37个月),MOP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6~35个月)。MOM组和MOP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1)d和(7±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l、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OM组和MOP组Harris评分分别为(37.8±4.8)、(85.6±3.2)、(89.4±4.1)、(94.5±2.3)、(94.7±3.1)、(93.8±3.6)分和(38.5±5.5)、(80.2±4.4)、(83.6±2.9)、(90.8±2.7)、(91.6±3.6)、(89.6±6.3)分,术后各时相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相点比较,MOM组均高于MOP组(P<0.05)。术后12个月MOM组和MOP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分别为(236±9)°和(203±10)°,与术前的(119±14)°和(11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OM组髋关节活动度优于MOP组(P<0.05)。X线片检查示MOM组22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无内外翻,无股骨假体下沉;MOP组1髋轻度内翻位,术后6个月1髋出现<1.5mm的下沉,至末次随访股骨假体位置无明显改变。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脱位、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及股骨骨折或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与MOP比较,采用大直径MOM行THA能够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更为有效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临床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