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藏内职班学生多数来自西藏偏远牧区,眼界、阅历都有较大的限制,对国家、内地文化或汉文化不了解;部分地区的学生受生活环境、思想氛围的影响,内心里对内地、汉族有很强的排斥感,导致部分藏族同学很难融入校园。“唤醒德育”通过“准家庭式”班主任管理、“小老师”制汉族学生帮扶、“藏汉艺术舞台”文化艺术交流、“西域雄鹰”亮显工程,从心底唤醒西藏内职班学生对老师的亲情、对同学的友情,对地方和文化的认同,对集体的爱护之心,并上升到对祖国的忠诚,促进藏汉全面融合。
关键词:藏汉交融;唤醒德育;内地中职西藏生
内地中职西藏学生多数来自西藏偏远农牧地区,受生活环境、思想氛围的影响,在对祖国的文化、感情、认同上都存在差异。本着“尊重团结内职西藏生,从内心去感化”的德育理念,笔者学校从师生、藏汉学生、艺术舞台、亮点展示四个方面努力让西藏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体验,去唤醒西藏同学对汉族师生们的亲情、友情、对祖国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豪情,从而融入进校园,融入进汉文化,促进藏汉交流融合,提升文化认同,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
一、创建“准家庭式”班主任管理模式唤醒西藏生“师生亲情”。
西藏学生不远万里来宁波求学,只有每年暑假才能回西藏,其余时间包括春节在内,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普通的学校住宿生管理模式对西藏学生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难以使西藏学生真正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因此,笔者学校组建了“准家庭式”班主任团队,以“严父慈母”的家庭形式来管理西藏班,用“家庭”温暖来唤醒西藏学生的师生亲情。
基于西藏班的特殊情况,笔者学校在西藏班的管理上采用了“准家庭式”的管理,构建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制度始终围绕“家庭式”的理念,实行24*7的全天候陪同制度,从学习、生活、娱乐、情感等各个方面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西藏班的“准家庭式”日常管理,囊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24小时值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严父慈母”的合理分工、师生共度传统节日、万里走访等等措施,使得西藏学生对学校、对宁波、对老师产生亲情感。
二、组建“小老师”汉族学生帮扶队伍唤醒西藏“汉藏友情”。
为了提升西藏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为了更好地促进藏汉交流,笔者学校组建了汉族“小老师”队伍,一是从学校各班中挑选普通话标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小老师”队伍,二是联系各个大学,挑选优秀的大学生来辅导、陪伴西藏学生,增强藏汉友情。
为了充分发挥“小老师”队伍的作用,学校专门针对西藏生现状制定了帮扶内容,如对学习成绩差的西藏生,制定了学习帮扶内容;对思乡情中的西藏生,制定了陪伴内容;对艺术天赋较好的學生,则制定了互相学习的帮扶内容,确保西藏生在学习生活中,都有“小老师”的帮扶。
学校定期开展“小老师”帮扶活动,每一星期规定一个晚自习,汉族学生“小老师”进入西藏生班级进行学习帮扶;每一个月邀请一次大学生“小老师”进校帮扶;对于个别特殊学生,学校还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三、搭建“藏汉舞台”文化艺术交流唤醒西藏生“文化热情”。
学校与各级各部门展开合作,为内职西藏生搭建了十多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校“艺术工作室”、校园文化周、文化月,兄弟学校交流等日常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比赛的竞赛平台;与县区宣传部、文化馆、各级乡村单位共建的义演平台三大类。以上所有活动,都由藏汉学生共同完成,在日常训练中增强学生们的友情,同时也加强藏族同学对汉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多数西藏生都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学校结合文化教育成果和西藏生艺术天赋,为西藏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包括《三字经》学习交流、博物馆、名胜古迹参观游览、字画展参观学习。学校还以“艺术工作室”为基础开展藏汉锅庄舞交流学习、民族舞蹈交流学习、吉他交流、扎木聂交流等,并与兄弟学校合作,多次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不但让西藏生融入了校园,也极大地提升了藏族学生学习汉文化的热情。
学校还通过“艺术工作室”积极承接各级各类艺术竞赛,包括各级各部门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舞蹈比赛、独唱独舞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通过与优秀的团队交流,促进西藏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更能激发藏族学生们对汉文化的学习热情。
学校还与县区宣传部门、文化馆、文化站、乡村演出团体、艺术机构展开合作,积极参与各类义演、展演。目前,笔者学校藏汉艺术队伍总计承接市政府、区政府、各区、县文化馆、教育局各类义演、展演三十多场,不但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了学习汉文化热情,也让藏族同学们真正融入宁波。
四、建设“西域雄鹰”亮显工程唤醒西藏生“民族豪情”。
为了提升西藏生民族自信、国家认同,学校还建设有“西域雄鹰”亮显工程,全方位展示藏族同学优点亮点,提升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自豪感,促进藏族学生们对国家的认同。
学校依照西藏房屋的室内装修特征、结合汉文化对西藏班的教室、寝室进行特色装修,让学生们有家的感觉,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亮出民俗特色,家乡的“八吉祥”等藏画、藏服、藏族特色工艺拿品到校园甚至校外进行特色民俗展示,提升藏族同学民族自信。
学校通过微信、网站、微博的积极宣传,把西藏同学的拾金不昧精神、青春阳光的精神风貌、优异的高职考、骄人的技能大赛成绩、淳朴的性格、天籁的歌喉等优点推向社会,让社会各界点赞西藏学子,提升他们的自尊。学校还通过班团课主题教育、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激发西藏学生们的成才志向,通过鼓励西藏生加入学生会管理、社团,建立“鄞州职高西藏自管会”,提升西藏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学校通过以上综合展示,极大地提升了藏族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内地西藏班德育生态研究》 刘永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17年
[2] .《善用西藏生资源,上好思想政治课》 肖晓锋——《青年与社会:下》2015年 第6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杨剑 音乐高级教师 宁波市音乐学科骨干教师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德育管理、民族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藏汉交融;唤醒德育;内地中职西藏生
内地中职西藏学生多数来自西藏偏远农牧地区,受生活环境、思想氛围的影响,在对祖国的文化、感情、认同上都存在差异。本着“尊重团结内职西藏生,从内心去感化”的德育理念,笔者学校从师生、藏汉学生、艺术舞台、亮点展示四个方面努力让西藏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体验,去唤醒西藏同学对汉族师生们的亲情、友情、对祖国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豪情,从而融入进校园,融入进汉文化,促进藏汉交流融合,提升文化认同,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
一、创建“准家庭式”班主任管理模式唤醒西藏生“师生亲情”。
西藏学生不远万里来宁波求学,只有每年暑假才能回西藏,其余时间包括春节在内,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普通的学校住宿生管理模式对西藏学生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难以使西藏学生真正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因此,笔者学校组建了“准家庭式”班主任团队,以“严父慈母”的家庭形式来管理西藏班,用“家庭”温暖来唤醒西藏学生的师生亲情。
基于西藏班的特殊情况,笔者学校在西藏班的管理上采用了“准家庭式”的管理,构建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制度始终围绕“家庭式”的理念,实行24*7的全天候陪同制度,从学习、生活、娱乐、情感等各个方面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西藏班的“准家庭式”日常管理,囊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24小时值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严父慈母”的合理分工、师生共度传统节日、万里走访等等措施,使得西藏学生对学校、对宁波、对老师产生亲情感。
二、组建“小老师”汉族学生帮扶队伍唤醒西藏“汉藏友情”。
为了提升西藏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为了更好地促进藏汉交流,笔者学校组建了汉族“小老师”队伍,一是从学校各班中挑选普通话标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小老师”队伍,二是联系各个大学,挑选优秀的大学生来辅导、陪伴西藏学生,增强藏汉友情。
为了充分发挥“小老师”队伍的作用,学校专门针对西藏生现状制定了帮扶内容,如对学习成绩差的西藏生,制定了学习帮扶内容;对思乡情中的西藏生,制定了陪伴内容;对艺术天赋较好的學生,则制定了互相学习的帮扶内容,确保西藏生在学习生活中,都有“小老师”的帮扶。
学校定期开展“小老师”帮扶活动,每一星期规定一个晚自习,汉族学生“小老师”进入西藏生班级进行学习帮扶;每一个月邀请一次大学生“小老师”进校帮扶;对于个别特殊学生,学校还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三、搭建“藏汉舞台”文化艺术交流唤醒西藏生“文化热情”。
学校与各级各部门展开合作,为内职西藏生搭建了十多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校“艺术工作室”、校园文化周、文化月,兄弟学校交流等日常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比赛的竞赛平台;与县区宣传部、文化馆、各级乡村单位共建的义演平台三大类。以上所有活动,都由藏汉学生共同完成,在日常训练中增强学生们的友情,同时也加强藏族同学对汉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多数西藏生都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学校结合文化教育成果和西藏生艺术天赋,为西藏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包括《三字经》学习交流、博物馆、名胜古迹参观游览、字画展参观学习。学校还以“艺术工作室”为基础开展藏汉锅庄舞交流学习、民族舞蹈交流学习、吉他交流、扎木聂交流等,并与兄弟学校合作,多次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不但让西藏生融入了校园,也极大地提升了藏族学生学习汉文化的热情。
学校还通过“艺术工作室”积极承接各级各类艺术竞赛,包括各级各部门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舞蹈比赛、独唱独舞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通过与优秀的团队交流,促进西藏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更能激发藏族学生们对汉文化的学习热情。
学校还与县区宣传部门、文化馆、文化站、乡村演出团体、艺术机构展开合作,积极参与各类义演、展演。目前,笔者学校藏汉艺术队伍总计承接市政府、区政府、各区、县文化馆、教育局各类义演、展演三十多场,不但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了学习汉文化热情,也让藏族同学们真正融入宁波。
四、建设“西域雄鹰”亮显工程唤醒西藏生“民族豪情”。
为了提升西藏生民族自信、国家认同,学校还建设有“西域雄鹰”亮显工程,全方位展示藏族同学优点亮点,提升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自豪感,促进藏族学生们对国家的认同。
学校依照西藏房屋的室内装修特征、结合汉文化对西藏班的教室、寝室进行特色装修,让学生们有家的感觉,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亮出民俗特色,家乡的“八吉祥”等藏画、藏服、藏族特色工艺拿品到校园甚至校外进行特色民俗展示,提升藏族同学民族自信。
学校通过微信、网站、微博的积极宣传,把西藏同学的拾金不昧精神、青春阳光的精神风貌、优异的高职考、骄人的技能大赛成绩、淳朴的性格、天籁的歌喉等优点推向社会,让社会各界点赞西藏学子,提升他们的自尊。学校还通过班团课主题教育、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激发西藏学生们的成才志向,通过鼓励西藏生加入学生会管理、社团,建立“鄞州职高西藏自管会”,提升西藏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学校通过以上综合展示,极大地提升了藏族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内地西藏班德育生态研究》 刘永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17年
[2] .《善用西藏生资源,上好思想政治课》 肖晓锋——《青年与社会:下》2015年 第6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杨剑 音乐高级教师 宁波市音乐学科骨干教师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德育管理、民族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