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提示了些什么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长篇稿件或者重要稿件,作者或编者都习惯于在稿件前面用醒目的异体字写一段提示,如果这稿件是写某位名人的,提示则往往会以名人简介的形式出现。提示或简介由于位置突出,文字精粹,一般都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以先睹为快。
  近日,读某省的一张广播电视报,其中一篇《温瑞安自述〈四大名捕〉》的稿件就有一段关于温瑞安的简介(其实也是全文的提示)。这段简介,文字不长,照录如下:
  "温瑞安,电视连续剧《名捕震关东》的原作者,著名华人武侠小说家。他1954年生于马来西亚,1972年发表武侠小说处女作《四大名捕》。代表作还有《游侠纳兰》、《布衣神相》、《伤心小箭》等。他练过南拳北腿,开过武馆,打过群架,蹲过大牢;他逛妓院,玩赌博,办诗社,写武侠小说--并且成为了稿费最高的华人作家。"
  应该说,简介的前半部分是写得不错的,它使我们对温瑞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后半部分就有些离谱了。他"打过群架,蹲过大牢",他"逛妓院,玩赌博",难道这也要提示,也要介绍吗?并且,还要把他与"成为了稿费最高的华人作家"联系起来,有这种必要、这种必然联系吗?难道这也值得炫耀吗?
  显然,这是名为介绍温瑞安,实为吊读者的胃口。温瑞安有哪些成就那是次要的,因为一般读者并不感兴趣。而温瑞安"打群架,蹲大牢"、"逛妓院,玩赌博"这才是卖点,是编辑真正的"苦心"所在。
  写提示,需要向读者提示些什么,这看似小事一桩,其实里面还有一个导向大问题,不可不重视。
其他文献
我在食物里发现过去,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想到从前据说怀旧是一个人老去的标志,但是我却以为,检验记忆是一个人发现自我的必由之路.
期刊
很多同学都存在一种思想误区,认为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除了名句默写题与教材有关,其他试题都和教材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语文高考复习回归教材尤为重要.rn首先,一些试题的材料
期刊
主谓短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比如“周公被逮”.但是在文言文中,当主谓短语充当句子其他成分,如主语、宾语和状语,就需要在主语和谓语间插入一个“之
期刊
学习语文,做一本错题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利用错题集来积累一些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专属于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