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科技使生物教学更精彩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iya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纵观生物学史,可以看出,生物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生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彼此推动。生物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学技术,使他们在求学阶段能了解、接受生物学的新成果、新动向,明确生物学对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生物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正确认识外,还需要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把他们一时的好奇培养成持久的兴趣。在教学中渗透现代生物技术,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发展历史和前景,能够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以轻松自然的心理状态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知识面,同时促进学生对科学就是生产力的深刻认识
  生物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对生产技术的革新、经济建设的繁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个论断指明了科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学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利用生物技术的蓝色革命,使海产品的养殖产量提高了25%。在讲解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向学生介绍了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既节省了农药又保护了环境。生物技术的介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培养学生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思想
  每当介绍生物学发展成果时,学生便会热切的询问:是我们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吗?此时我深切感受到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希望祖国强盛发达的愿望,更觉得有责任引导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理念,培养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人生观。教师要借助生物学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认识,告诉他们目前我国的生产技术在许多方面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二、教学中引入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
  1. 结合教材,适当延伸
  生物技术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能讲授的。因此,教师只能在教学中根据教材适当加以延伸,切勿脱离教材高谈阔论。例如,在讲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时,介绍了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方法生产药品。比如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还有其他抗生素的药物也是利用类似的方法制成的。通过介绍可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实践化。
  2. 把握难度,深入浅出
  传授知识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因此,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知识要适量,不能太深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讲授前,教师应认真分析材料的难易程度,把握分寸。如讲细菌与环境保护时,介绍了利用细菌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至于如何处理的,应适可而止。 总之,讲授一定要围绕教材,把握学生对知识认识接受的水平和能力。
  3.有的放矢,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除了确保科学性外,尚需注意其思想性,要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为祖国建设输送有用的而且是可用的人才。如若培养的学生掌握了知识,却无爱祖国并为之奉献的思想意识,无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均不能说是成功的教育。应有目的的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和伟大业绩。如中国的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告诉学生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一定要努力拼搏。教师应明确指出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奉献精神,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现代生物技术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一成不变的教材,一成不变的教学,都是没有前途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中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1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
期刊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自能出口成章,下笔如神。沧海浮舟,在于水积之深;腾云致雨,在于气积之厚。厚积薄发,已成为当今共识。胸藏万汇,笔有千钧;意随笔到,就可以挥洒自如。贾谊的议论纵横,李白的诗才超逸,韩愈的雄辩滔滔……无不得益于读书、背诵之积累以及揣磨运用之感悟。“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表达才能流畅。  背诵,就是打造语言功力、丰富学养的重
期刊
20世纪教育最大的成果便是提出了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与这一意识关系密切的便是个性培养。没有个性的人,是只会呼吸的人体标本;没有个性的民族,是死气沉沉的民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期刊
摘要:我国体育史悠长,新旧中国奥运史艰难曲折,新中国建立后卓越的体育成就令世人瞩目,通过对我国体育史的探讨,证明了一条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培养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体育史 奥运会 体育成就 爱国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体育历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体育作为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也有辉煌的历史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深刻的思辩性” 业已成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思辨性议论文的写作业已成为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本文仅就如何写作思辨性议论文谈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思辩性 议论文 写作    “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深刻的思辩性”,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对一个问题的分
期刊
我是教体育的,平时一周每个班级的课时也不多,所以开学一个多月了,一个班里能够叫上名字的学生并不多,也就是十几个,这本身也属于正常。但是不正常的是有个班级的孩子特别调皮,每次上课铃声响了,才来操场一半的学生。再等几分钟,其他人才拖拖拉拉地来到操场,一次我还可以忍受,可是接连三次都是这样,我不禁生气了,想找那些迟到的学生说说,谈谈,可是令人尴尬的是我竟然分不清楚到底谁迟到了,因为学生我认识的叫得出名字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应当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的责任。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真正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其次努力构建全新的教学模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建立民主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
期刊
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素养从哪儿体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下他的作文。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这只是其一,作文更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  笔者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听多了来自老师和学生对于作文的抱怨,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不恰当的做法。笔者认为造成學生怕上作文课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作文课只是简单的“放羊式”,给了学生题目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了,一部分负责任的教
期刊
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