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空间的拓展对当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私人空间的承认与保护,体现了人类对自身千差万别的尊重,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结果。当代私人空间的拓展,对当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私人空间的拓展优化了体育文化生存空间,使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工具属性,而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私人空间的拓展又对体育文化本身进行重构,拉近体育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促使新体育观念的形成。最后,私人空间的拓展使身体叙事成为可能,体育文化中身体意象空前丰富,唤起人们被压抑日久的欲望、快感与冲动。
  关 键 词:体育文化;私人空间;身体;身体意象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5-0071-04
  Influence of the expansion of private spaces on modern sports culture
  ZHANG Da-zh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 The acknowledge and protection of private spaces are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beings’ respect for their tremendous differences, and also the resul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The expansion of modern private spaces has produced importanc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culture. Firstly, the expansion of private spaces optimized the survival space of sport culture, enabled sports culture to get rid of its tool attribute to a remarkable extent, and to blend into people’s day to day life. Meanwhile, the expansion of private spaces rebuilt sports culture itself, drew sport closer to the masses, and boosted the formation of new sports concepts. Lastly, the expansion of private spaces made body narration possible and body images in sports culture richer than ever, and aroused people’s long surprised desires, pleasures and impulses.
  Key words: sport culture;private space;body;body image
  在社会经济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人们更加向往拥有一个融健身、休闲、社交于一体的私人空间,在那里人们得以闲适、自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创造自由、呼唤自由并展现自由的身体文化,它在今天社会所拥有的文化力与现代民主社会中私人空间的广泛存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私人空间的出现与拓展,为人们从事体育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而体育文化的不断丰富也填充了多元的私人生活空间。但目前研究少有人从私人空间这一视角来探讨体育文化崛起的必然原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理清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1 当代社会私人空间的发展
  在中国,私人空间的出现较之西方出现的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族化、国家化、伦理化对人的规制,使得私人空间很难出现并正常发展[1]。尤其是建国后的“单位制”的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国家权力对于个人的控制。这些“单位”通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力、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2]。单位的出现,赋予了个人特定的社会身份,提供个人生活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单位获得控制个体思想、行为的特权。在当时崇尚的集体主义原则下,实际上隐藏着泯灭个性、剥夺个人自由的观念。当代大众生活中私人空间的出现,是建立在许多现实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如市场经济的确立、公共权力“去国家化”、私人财产权的建立以及个体自由意识的觉醒等。越来越多的个人及其生活事务从国家公共权力的掌控下摆脱出来,成为个人自己的事情。市场经济逻辑把文化活动的解释权顺理成章地私人化了,私人可以遵循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寻找、解释自己生活方式的意义[3]。
  从空间维度看,休闲娱乐活动成为现代社会中私人空间拓展的重要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单位一般不再动用行政力量统一组织人们的休闲活动,而是将休闲娱乐活动的选择权重新还给个人;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正由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只要不违背法律,社会个体可以忽视传统社会的许多伦理规范,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甚至于非理性的本能冲动来选择休闲娱乐方式”[4]。在今天社会中,无论是休闲娱乐、体育健身,还是追求极限、户外探险,都已不再是敏感的政治问题,而是个人日常生活中追求自我、拓展精神空间的生动体现。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私人空间的拓展拉近了体育与个人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一个突出的标志便是以往那些需要高超技术、惟专业人士才有资格参与或完全胜任的运动项目,现今由于有大量闲暇时间、专业人士辅导加商业改良,非专业人士也能体验、享受。   2 私人空间的拓展对当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2.1 体育文化由国家化向私人化发展
  亨利?列斐伏尔[5]指出:“空间一向是被各种历史的、自然的元素模塑铸造,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政治过程。空间是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在空间政治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控制个体的身体而保持空间里的平衡。每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要解决有关身体的问题,用帕森斯的话来讲就是必须要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时间而进行的人口繁殖、空间的人口约束、作为身体内部问题的对欲望的限制、作为关涉身体表面问题的身体在社会空间的再现。”[6]国家从时间、空间、制度等方面对个人进行固定化。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宗法制度社会中,个人没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国家、家庭直接控制和干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对生活方式的控制、干预,不止限于黎民百姓,君主对他的大臣们的生活甚至家庭内部、茶余饭后乃至夫妇之间的私生活也横加干涉”[7]。在这种社会情境下,个人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生活方式完全受到国家意志的牵引,在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吹笛、唱曲、双陆、象棋之类,皆足以蛊志废事,当一切屏绝之。
  建国后,国家发展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国的国民都锻炼成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担当起繁重的新中国建设的任务”[8]110。从当时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状况来看,政府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行“劳卫制”以及广播体操等,都显示出国家通过行政力量将普通民众的身体开发与国家富强的神圣任务联系在一起。针对这一现象,张闳[9]一针见血地指出:“广播体操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同时(甚至首先)是一种时间标识,它提醒着一天的时间的开始。并且,这个时间的支配权是由一个统一的命令中心所掌控。它提醒公众,必须按照统一的指令唤醒自己的身体,并逐步把身体启动,以达到合适的状态投入工作和学习。”从当时的学校体育看,在体育课的设置方面,1956年7月,教育部在总结各地自编体育资料、教材的基础上,以苏联10年制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制定了适合新中国国情的第一套《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按照大纲规定,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保卫祖国做好准备”[8]111。国家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把对身体的要求输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对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内化,最终使被要求者自愿接受这种身体改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身体。
  改革开放后,中国由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国家对社会的行政干预被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削弱,尤其是单位制的弱化,私人生活空间开始不断出现,并获得社会的认可。由于身体被接纳到相对自由宽松的私人环境,以身体为载体的体育活动才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去来自于政治、传统和道德的种种禁固,呈现出私人化、日常化、例行化的趋势。在摆脱种种压制与束缚后,体育活动重新发现了曾一度被遮蔽肉体的真实存在、感性的快乐以及追求超越的冲动。在私人的自由空间里,体育活动得以还原本来面目,不再需要背负沉重的理想和道德压力,体现出娱乐、休闲的本性,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健身意识普遍提高,已经从“要我练”发展成为“我要练”。
  2.2 体育文化空间的多元重构
  私人空间的大量出现,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促进了社会文化生产的个体化、自由化与多元化。与此同时,“随着私人意识的觉醒,文化空间的相对化、私人化和个人化已经取得了道义上的优先性。在分化流动、多元共生的阶层面前,那种用一元空间来统一所有话语的企图,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是令人生厌的”[10]。从社会分层来看,这些分化了的社会个体在不断地移位和重组,打破过去那种僵化的二元组织结构,形成多元共生的新的社会结构。可以说,私人空间的大小引发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在不同社会层次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拥有不同的休闲方式、娱乐方式和体育理念。从体育文化的空间构成上看,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必然在体育文化中要占有自己的位置,并建立起本阶层体育文化价值的合法地位,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原来由国家统一操控的体育文化呈现出多元重构的局面。
  从体育文化本身的空间分布来看,当代社会私人空间的拓展导致体育外延不断扩大,使体育文化具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存在形式和价值。体育不再仅承担“身体教育”的社会功能,而是成为一种纯粹的私人休闲娱乐方式、一种消费方式。休闲体育、时尚体育的兴起导致体育功能的变化,使体育由社会教育层面、国家竞技层面到了普罗大众层面。当代体育领域中广泛出现的体育社团、会员制俱乐部、健身会所等,深刻折射出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因子。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自由程度不断扩大,个人对运动方式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时尚化的时代特点。对当前社会中阶层分化的理解,在人们对体育项目的选择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高山滑雪、高尔夫、马术、赛车等高消费运动,已经开始在富裕人士的生活中出现;跑酷、羽毛球、瑜伽、网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已成为一些时尚青年的最爱;蹦极、难度攀岩、激流皮划艇、街区障碍赛、冲浪等极限运动项目也被一些特定的人群所喜爱。大众所选择的健身场地,既有广场、公园空地,也有各类健身会所;在时间和类别选择上,可以晨练、可以晚练;可以单练、可以群练。同时,从体育消费来看,不同阶层消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产品的美感与符号上面。因为,体育的项目、场地(空间)、设施不仅具有休闲、娱乐、社交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社会象征性。
  2.3 体育文化中的身体意象
  汉娜?阿伦特[11]说过,私人领域一直就是身体的领域,隐匿于私下的东西一直都是人类存在中身体的部分。随着私人空间的不断拓展,政治权力失去了对身体统一的规训,长期以来遭到压抑的身体正在介入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在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视觉影像冲击下,身体从传统的个人拥有转向为现代社会性的炫耀展示,身体回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视野之中去[12]。因此,随着私人空间的日渐拓展,身体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体现,体育运动中有关身体的展示,往往与人的狂欢精神与原始欲望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遵从欲望的叙事法则。体育文化中的身体意象呈现出巨大的召唤能力,这些展示力与美的身体意象冲击力十足,体育运动特有的力与美体现得酣畅淋漓。尤其是随着转播技术远景推进与特写的普及,运动场上性感的身体、发达的肌肉,野蛮的动作和声嘶力竭的呐喊引发了观众进入一种狂欢的集体场景之中。中国体育中的身体呈现具有源自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与西方体育中的身体意象有着诸多差异。中国的体育从一开始就强调它的道义性,强调体育运动对于道德人心的教化作用。因此,体育场上的身体呈现尺度是被严格考量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考量又呈现出巨大的差异。1949年之前的中国体育基本上受制于传统道德规范以及政治律令,体育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更多地表现在体育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对社会大众的榜样的展示。1978年之前的体育运动处境可以看做是福柯身体政治理论的最好注脚:通过对广大群众身体的规训,达到灵魂改造的目的。可以说,那一时期的体育是政治隐喻,体育运动中的身体政治意味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身体的丰富性被牢牢地禁锢在政治的藩篱中。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主义高涨、大众媒介技术的发达以及体验经济的兴起,身体开始摆脱沉重的政治包袱,身体得到彻底的翻身。20世纪80年代以来,健美运动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诞生了中国第一本健身杂志《健与美》[13]。身材健硕的男子、结实动感的女子开始闯入人们的视野,“因健而美,因美而健”的身体理念得到社会认可。翻身后的身体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意义,身体意象成为体育运动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为,“不论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话语体系,躯体仍然是最有力的语言。语词只能与语词对话,躯体却能感动躯体,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13]。在当代体育运动中,人们对精彩体育赛事的关注程度开始随着比赛增多而变得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场上运动员性感、健康的身体开始为体育注入新的强心剂。环顾体坛,大凡女运动员穿着比较暴露、紧身的项目,通常是吸引人眼球的热门项目,如沙滩排球、跳水和艺术体操、钢管舞、肚皮舞等。在这种性感思路的引导下,很多项目实际上都在做着不同程度的尝试,如为了提高羽毛球比赛的吸引力,国际羽联强硬地要求女运动员从2011年5月开始在顶级羽毛球比赛中要穿裙装。据《青年时报》报道:“在全世界最大的羽毛球论坛Badzine上发起的投票结果显示,共有66%的人认可了国际羽联的这一做法,其中有将近40%的人认为女运动员穿裙装比赛更有魅力。”[14]在美国,2009年开始的美国内衣橄榄球联盟赛(Lingerie Footable League),女运动员们紧绷的身体、强悍的铲球动作和性感的内衣,使得比赛场场爆满,令男性观众大饱眼福。可以说,女子内衣橄榄球联赛诠释的不仅仅是体育运动之美,联盟希望让观众在感受运动刺激的同时更多地欣赏到运动员的身体之美。各球队在选拔运动员的时候,注重的不是球技,而是身材与容貌。同时,在比赛之余,各支球队还通过球员的美丽容颜,拍写真、搞互动,吸引更多球迷不断参与到赛事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众多体育赛事的周围,还产生了一大批围绕体育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身体事件,如日趋性感的体育服装设计、热辣妩媚的篮球宝贝、容貌姣好的美女主持等。当今的体育运动犹如华丽的身体盛会,体育明星充当了一种原始的抒情符号。正如劳伦斯?格罗斯伯所说:“在这种万众齐呼的场景中,明星们仅仅是一个活动的符号,其艺术才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他们占据着‘身体’这一位置。”[15]体育文化中身体意象的丰盈,使人们重新回归到体育的娱乐本质,使体育从高悬的政治使命走向感性的世俗化,这表明一种新的体育文化观念的兴起与形成,是社会自身对体育文化的重新调整。
  长期被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社会生活习俗逐渐被摒弃在私人生活空间之外,使日常生活中的私人空间逐渐扩大,表明了当代社会中日常生活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体育文化上也有所反映,可以说,私人空间的拓展有力地提升了体育文化的品味,而体育文化的丰富又有效地填充了多元的私人空间。从长远来看,随着私人空间的不断扩大和结构上的不断健全,体育文化会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然而,体育文化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化形态不会仅仅被动地接受私人空间的影响,也会反过来利用自身独特的休闲性、娱乐性去塑造和填充私人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红春. 私人空间缺失下的建国后30年间审美文化活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5):30.
  [2] 袁方.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212.
  [3] 李红春. 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私人文化活动[J]. 艺术广角,2006(1):47.
  [4] 李红春. 私人空间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C]//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
  [5] 亨利?列菲伏尔. 空间政治学的反思[G]//包亚明.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2.
  [6] 布莱恩?特纳[英]. 身体与社会[M]. 马海良,赵国新,译.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162.
  [7] 王玉波,瞿明安. 超越传统——生活方式转型取向[M]. 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31.
  [8] 高翠.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9] 张闳. 身体的规训与消费[J]. 新世纪周刊,2010(16):96.
  [10] 李红春. 私人领域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J]. 文史哲,2006(3):83.
  [11] 汉娜?阿伦特.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G]//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 上海:三联书店,2005:101.
  [12] 刘景. 身体的媚俗与迷失——中国式身体文化演变探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20.
  [13] 南帆. 体育馆里面的呼啸[G]//叩访感觉.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261.
  [14] 橙子. 羽球也需要莎娃[N]. 青年时报,2011-03-18(19).
  [15] 罗钢. 文化研究读本[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24.
其他文献
城市化进程中会产生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和环境质量差等问题。云南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采取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对现存城市的整治和新设城市的保护,确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目的通过VISIA皮肤测试仪定量评估光子嫩肤对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2名面部皮肤患者行光子嫩肤治疗5次(每4周1次)。用VISIA皮肤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后皮肤斑点、纹理
对广东省6城市"空巢老人"的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体育健身状况受经济情况、居住结构、居住环境、社会支持和社区健身服务状况的影响。针对"空巢老人"体
采用模拟曝气工艺研究了活性污泥对橡胶厌氧废水的CODcr,NH3-N的降解条件,确定了最佳的曝气时间、污泥浓度及溶解氧浓度与处理效果的关系.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存储了大气、河流、湖库、生物、噪声、城市饮用水等大量数据及空气质量标准、地面水标准、噪声标准、项目代码、监测项目字典等重要信息 ,提高了数据管理水平和效率 ,能系统、准确提供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及国家相关的环境标准数据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适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