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杭大运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因而江苏段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活动对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整理、归类了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遗产,在传播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媒介做好运河文化的外宣与传承工作,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遗产;外宣;大运河江苏段
江苏段运河文化遗迹既江苏历史文化风情,又包揽世界运河万象,这种开放与容纳,传承与崛起,正是江苏精神的现实投影。大力弘扬运河文化精神,传播和传承运河文化,从而吸引国际友人,提升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整理分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江苏段大运河加强了各个地区的交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它流过苏北、苏中、苏南三大文化圈,串联起的一颗颗城市明珠无不光彩夺目,同时各具特色,和而不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本文选取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并从传统戏剧及曲艺、传统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这五个方面整理如下。
1.1、传统戏剧及曲艺
传统戏剧与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江苏段大运河处有关传统戏剧与曲艺的文化遗产有扬州的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淮安的淮海戏;徐州的徐州琴书、江苏柳琴戏、宿迁的泗州戏、无锡的锡剧;常州的小热昏;苏州的昆曲、评弹;镇江的丹剧。下面以苏北的泗州戏、苏中的扬剧和苏南的昆曲为代表具体介绍。
泗州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深受淮北地区人民的喜爱。扬剧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常用的唱腔曲调有20多种,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苏北地区的粗犷豪迈、苏中地区的兼收并蓄和苏南地区的古朴雅致在传统戏剧与曲艺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江苏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1.2、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在大运河江苏段有关传统音乐的文化遗产有扬州的高邮民歌;淮安的金秧歌;徐州的徐州梆子;宿迁的工鼓锣;无锡的吴歌、无锡道教音乐;苏州的玄妙观道教音乐;镇江的丹徒南乡田歌。下面以苏北的徐州梆子、苏中的高邮民歌、苏南的吴歌为代表具体介绍。
徐州梆子戏,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其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节奏強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高邮民歌是江苏省的传统音乐,大都是群众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其灵巧活泼、风趣俏皮,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听起来旋律优美,情韵十足。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具有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吟诵性强的特点,和唐诗、宋词、元曲并列于文学之林,在明代曾被称为“一绝”。
不同地区的文化氛围造成了不同风格的传统音乐——苏北地区的淳厚明朗、苏中地区的风趣活泼、苏南地区的缠绵婉转,每一种传统音乐都极具特色。
1.3、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江苏段大运河有关民间美术的文化遗产有扬州的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江都漆画;淮安的车桥剪纸;徐州的徐州剪纸;无锡的留青竹刻、锡绣;常州的金坛刻纸;苏州的桃花坞木刻、苏绣。下面以苏北的徐州剪纸、苏中的扬州玉雕、苏南的苏绣为代表具体介绍。
徐州剪纸取材丰富,内容广泛。剪纸作品中画面朴实,简洁明快,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扬州玉雕"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
苏北地区以剪纸为主,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苏中苏南地区以漆画、刺绣为主,不同区的文化孕育了形式多样的传统美术形式,极具趣味。
1.4、民间舞蹈
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江苏段大运河有关民间舞蹈的文化遗产有扬州傩舞(跳娘娘);淮安的泾口高跷;徐州跑竹马;宿迁的洪泽湖渔鼓;常州蒋塘马灯;镇江的马灯阵舞。本文在此将具体介绍苏北的洪泽湖渔鼓、苏中的扬州傩舞、苏南常州的蒋塘马灯。
洪泽湖渔鼓,也称“打端鼓”、“端鼓舞”,是早期洪泽湖湖区神汉为渔民烧大纸还愿或神坛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洪泽湖渔鼓演出多在湖面大船上进行,有严格的“开坛”、“展鼓”、“拜坛”、“祭神”程序。傩舞(跳娘娘)是一种宗教祭祀性舞蹈,全套动作多以凤鸟形态取名,亦被称为“凤舞”。该舞蹈衣着艳丽、舞姿妩媚,韵律优雅,给人以美感。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马灯队要祭拜北宋抗击辽国军队的杨家将。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扎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综上,经过漫长岁月的沿革和发展,在地域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土壤里,在多种民间意识的渗透和融合中,江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质。它是江苏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独特的审美特性。 1.5、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大运河江苏段有关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遗产是扬州的平绣、灯彩、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徐州的香包、丰县唐人贡;宿迁的云渡桃雕;无锡的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惠山泥人;常州的梳篦;苏州的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陆慕御窑金砖烧制技艺、宋锦;镇江的丹阳黄酒酿造技艺、丹阳漳绒织造技艺。本文将主要介绍苏北的徐州香包、苏中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以及苏南的常州梳篦。
徐州香包是徐州地区传统的民间服饰配件,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精湛独特,富有浓厚的民俗特色。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品种齐全,风格独特,蜚声中外。常州梳篦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享誉中外。
民间手工艺是造物的文明,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江苏这片土地上,民间传统手工艺被称为“人心之花”,是江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传统瑰宝。
二、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外宣策略
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外宣活动旨在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的国际社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影响至今的传播过程 5W 模式,即传播过程由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what)、传播媒介(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whom)和传播效果(what effect)五要素构成,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传播效果。运河文化遗产外宣活动主要目的是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了实现该目的,我们应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树立效果为先、目标受众为中心、传播媒介多模态和传播主体多层次的原则。
2.1传播效果为先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过媒体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鉴于任何传播行为均应服务于一定的传播目的,运河文化遗产活动外宣活动为了能让目标受众了解运河孕育出来的风土人情,更好了解中国,弘扬中国文化软实力。哈佛大学政府学院教授Joseph Nye认为可以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展现文化软实力,公共外交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 通过各种媒介保持日常沟通;2. 在一定时间內规划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和交流的沟通战略;3. 通过提供奖学金、学术交流、培训、研讨会来与精英认识发展长期的交流。[1]
运河文化外宣的受众是世界上对中国文化、运河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通过世界运河大会等国际性平台介绍运河文化,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的传播,能让国际友人更深入了解江苏运河文化,将各类传统手工艺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传播到海外,让运河文化遗产及其资料触手可得,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2 传播客体为中心
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传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主体传递的信息,他们在接受信息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寻找特定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传播受众对于传递的信息往往会受到兴趣、性格、需求、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进行有选择性地接触、理解和记忆传递来的信息”。[2]
江苏运河文化遗产的外宣活动是属于二次传播,目标受众的母语很可能不是中文。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期待视野,传播过程中,应以目标受众的审美接受为中心,才能更好展示运河文化的精华。比如在传统戏剧及曲艺、传统音乐的外宣方面,除了要根据戏剧、曲艺、歌曲的内容、音韵给出译文外,还要为国外受众提供文化背景知识,扫除受众在了解和欣赏运河孕育的音乐文化时所遇到的障碍,从而提高其海外传播效果。黄映雪等指出,“对传统音乐采用‘译 +释’的翻译方法,附上相应的解释、添加背景知识材料,”才能提高对外传播的清晰度,从而满足目标受众的期待视野。[3]
2.3传播媒介多样化
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传播媒介,从多个角度来对外宣传运河文化,其中包括:在运河文化遗产景点做好景点英文介绍;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facebook等)的文字图片宣传来吸引国际友人;通过“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这一平台,与世界上有著名运河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相互交流世界古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向各国大使推荐运河古镇文化及;将运河文化遗迹拍摄成短视频或纪录片,并配上外语字幕,在国外旅游网站、视频网站YouTube等播放,注重视觉传播,讲好运河故事,吸引国际友人。
2.4 传播主体多层次
运河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指导协调机制。在政府层面,建议设立指导委员会,及时研究运河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此外,还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可通过授权和分权的方式,把江苏运河文化遗产外宣的部分工作交给社会,协同企业单位、高校、社会组织、国外机构和友人组成多元化的传播管理团队进行传播。
在政府机构与企业的等不同传播主体的携手合作下,江苏运河文化遗产外宣也颇有成效。如宜兴紫砂工厂通过“外资洽淡会”和举办“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的形式,向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获得广泛好评;常州梳篦厂赋予其产品现代艺术内涵,通过联手世博会、办展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手工艺品反映了国民日常生活中的美,体现了江苏文化软实力。
结语:古往今来,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江苏作为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省份,其沿线段大运河不仅在历史上曾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区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涵盖了吴越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多样文化形态,体现出江苏运河文化的差异化特色。中国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大运河文化的推介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在传播学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从传播效果为先、传播客体为中心、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层次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传播江苏运河文化遗产,提升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参考文献:
[1]洪浚浩.传播学新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胡庆洪, 文军.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16(2):43-46.
[3]黄映雪,曾衍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粤剧的外宣翻译策略探究[J]. 四川戏剧, 2019(1):044
[4]李玉岩,潘天波. 大运河文化的媒介传播策略[J]. 戏剧之家,2019(16).
[5]柳邦坤,荣蓉. 中国大运河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以江苏为例[J]. 今媒体,2018.
[6]周鸿铎. 应用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平凡(1999.12-),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语师范。
关键词:文化遗产;外宣;大运河江苏段
江苏段运河文化遗迹既江苏历史文化风情,又包揽世界运河万象,这种开放与容纳,传承与崛起,正是江苏精神的现实投影。大力弘扬运河文化精神,传播和传承运河文化,从而吸引国际友人,提升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整理分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江苏段大运河加强了各个地区的交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它流过苏北、苏中、苏南三大文化圈,串联起的一颗颗城市明珠无不光彩夺目,同时各具特色,和而不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本文选取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并从传统戏剧及曲艺、传统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这五个方面整理如下。
1.1、传统戏剧及曲艺
传统戏剧与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江苏段大运河处有关传统戏剧与曲艺的文化遗产有扬州的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淮安的淮海戏;徐州的徐州琴书、江苏柳琴戏、宿迁的泗州戏、无锡的锡剧;常州的小热昏;苏州的昆曲、评弹;镇江的丹剧。下面以苏北的泗州戏、苏中的扬剧和苏南的昆曲为代表具体介绍。
泗州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深受淮北地区人民的喜爱。扬剧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常用的唱腔曲调有20多种,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苏北地区的粗犷豪迈、苏中地区的兼收并蓄和苏南地区的古朴雅致在传统戏剧与曲艺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江苏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1.2、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在大运河江苏段有关传统音乐的文化遗产有扬州的高邮民歌;淮安的金秧歌;徐州的徐州梆子;宿迁的工鼓锣;无锡的吴歌、无锡道教音乐;苏州的玄妙观道教音乐;镇江的丹徒南乡田歌。下面以苏北的徐州梆子、苏中的高邮民歌、苏南的吴歌为代表具体介绍。
徐州梆子戏,当地群众又称为“大戏”,其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节奏強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高邮民歌是江苏省的传统音乐,大都是群众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其灵巧活泼、风趣俏皮,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听起来旋律优美,情韵十足。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具有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吟诵性强的特点,和唐诗、宋词、元曲并列于文学之林,在明代曾被称为“一绝”。
不同地区的文化氛围造成了不同风格的传统音乐——苏北地区的淳厚明朗、苏中地区的风趣活泼、苏南地区的缠绵婉转,每一种传统音乐都极具特色。
1.3、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江苏段大运河有关民间美术的文化遗产有扬州的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江都漆画;淮安的车桥剪纸;徐州的徐州剪纸;无锡的留青竹刻、锡绣;常州的金坛刻纸;苏州的桃花坞木刻、苏绣。下面以苏北的徐州剪纸、苏中的扬州玉雕、苏南的苏绣为代表具体介绍。
徐州剪纸取材丰富,内容广泛。剪纸作品中画面朴实,简洁明快,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扬州玉雕"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
苏北地区以剪纸为主,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苏中苏南地区以漆画、刺绣为主,不同区的文化孕育了形式多样的传统美术形式,极具趣味。
1.4、民间舞蹈
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江苏段大运河有关民间舞蹈的文化遗产有扬州傩舞(跳娘娘);淮安的泾口高跷;徐州跑竹马;宿迁的洪泽湖渔鼓;常州蒋塘马灯;镇江的马灯阵舞。本文在此将具体介绍苏北的洪泽湖渔鼓、苏中的扬州傩舞、苏南常州的蒋塘马灯。
洪泽湖渔鼓,也称“打端鼓”、“端鼓舞”,是早期洪泽湖湖区神汉为渔民烧大纸还愿或神坛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洪泽湖渔鼓演出多在湖面大船上进行,有严格的“开坛”、“展鼓”、“拜坛”、“祭神”程序。傩舞(跳娘娘)是一种宗教祭祀性舞蹈,全套动作多以凤鸟形态取名,亦被称为“凤舞”。该舞蹈衣着艳丽、舞姿妩媚,韵律优雅,给人以美感。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马灯队要祭拜北宋抗击辽国军队的杨家将。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扎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综上,经过漫长岁月的沿革和发展,在地域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土壤里,在多种民间意识的渗透和融合中,江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质。它是江苏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独特的审美特性。 1.5、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大运河江苏段有关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遗产是扬州的平绣、灯彩、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徐州的香包、丰县唐人贡;宿迁的云渡桃雕;无锡的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惠山泥人;常州的梳篦;苏州的香山帮古建筑营造技艺、陆慕御窑金砖烧制技艺、宋锦;镇江的丹阳黄酒酿造技艺、丹阳漳绒织造技艺。本文将主要介绍苏北的徐州香包、苏中的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以及苏南的常州梳篦。
徐州香包是徐州地区传统的民间服饰配件,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精湛独特,富有浓厚的民俗特色。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品种齐全,风格独特,蜚声中外。常州梳篦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享誉中外。
民间手工艺是造物的文明,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江苏这片土地上,民间传统手工艺被称为“人心之花”,是江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传统瑰宝。
二、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外宣策略
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外宣活动旨在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的国际社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影响至今的传播过程 5W 模式,即传播过程由传播主体(who)、传播内容(what)、传播媒介(which channel)、传播受众(whom)和传播效果(what effect)五要素构成,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传播效果。运河文化遗产外宣活动主要目的是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了实现该目的,我们应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树立效果为先、目标受众为中心、传播媒介多模态和传播主体多层次的原则。
2.1传播效果为先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过媒体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鉴于任何传播行为均应服务于一定的传播目的,运河文化遗产活动外宣活动为了能让目标受众了解运河孕育出来的风土人情,更好了解中国,弘扬中国文化软实力。哈佛大学政府学院教授Joseph Nye认为可以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展现文化软实力,公共外交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 通过各种媒介保持日常沟通;2. 在一定时间內规划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和交流的沟通战略;3. 通过提供奖学金、学术交流、培训、研讨会来与精英认识发展长期的交流。[1]
运河文化外宣的受众是世界上对中国文化、运河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通过世界运河大会等国际性平台介绍运河文化,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的传播,能让国际友人更深入了解江苏运河文化,将各类传统手工艺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传播到海外,让运河文化遗产及其资料触手可得,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2 传播客体为中心
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传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主体传递的信息,他们在接受信息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寻找特定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传播受众对于传递的信息往往会受到兴趣、性格、需求、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进行有选择性地接触、理解和记忆传递来的信息”。[2]
江苏运河文化遗产的外宣活动是属于二次传播,目标受众的母语很可能不是中文。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期待视野,传播过程中,应以目标受众的审美接受为中心,才能更好展示运河文化的精华。比如在传统戏剧及曲艺、传统音乐的外宣方面,除了要根据戏剧、曲艺、歌曲的内容、音韵给出译文外,还要为国外受众提供文化背景知识,扫除受众在了解和欣赏运河孕育的音乐文化时所遇到的障碍,从而提高其海外传播效果。黄映雪等指出,“对传统音乐采用‘译 +释’的翻译方法,附上相应的解释、添加背景知识材料,”才能提高对外传播的清晰度,从而满足目标受众的期待视野。[3]
2.3传播媒介多样化
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传播媒介,从多个角度来对外宣传运河文化,其中包括:在运河文化遗产景点做好景点英文介绍;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facebook等)的文字图片宣传来吸引国际友人;通过“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这一平台,与世界上有著名运河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相互交流世界古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向各国大使推荐运河古镇文化及;将运河文化遗迹拍摄成短视频或纪录片,并配上外语字幕,在国外旅游网站、视频网站YouTube等播放,注重视觉传播,讲好运河故事,吸引国际友人。
2.4 传播主体多层次
运河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指导协调机制。在政府层面,建议设立指导委员会,及时研究运河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此外,还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可通过授权和分权的方式,把江苏运河文化遗产外宣的部分工作交给社会,协同企业单位、高校、社会组织、国外机构和友人组成多元化的传播管理团队进行传播。
在政府机构与企业的等不同传播主体的携手合作下,江苏运河文化遗产外宣也颇有成效。如宜兴紫砂工厂通过“外资洽淡会”和举办“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的形式,向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获得广泛好评;常州梳篦厂赋予其产品现代艺术内涵,通过联手世博会、办展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手工艺品反映了国民日常生活中的美,体现了江苏文化软实力。
结语:古往今来,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江苏作为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省份,其沿线段大运河不仅在历史上曾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区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涵盖了吴越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多样文化形态,体现出江苏运河文化的差异化特色。中国大运河的世界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大运河文化的推介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在传播学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从传播效果为先、传播客体为中心、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层次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传播江苏运河文化遗产,提升运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参考文献:
[1]洪浚浩.传播学新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胡庆洪, 文军.从传播学视角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为例[J]. 上海翻译, 2016(2):43-46.
[3]黄映雪,曾衍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粤剧的外宣翻译策略探究[J]. 四川戏剧, 2019(1):044
[4]李玉岩,潘天波. 大运河文化的媒介传播策略[J]. 戏剧之家,2019(16).
[5]柳邦坤,荣蓉. 中国大运河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以江苏为例[J]. 今媒体,2018.
[6]周鸿铎. 应用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
作者简介:平凡(1999.12-),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英语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