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探讨“立德树人”在大学体育中的实践效果。研究表明,大学体育教育实践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对大学生“立德树人”有独特的作用。大学体育“立德树人”过程需运用好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三个环节,把课外跑步和團队性竞赛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体育;跑步;运动竞赛;
引言: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有力地指导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九个坚持”和“九个要求”。其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论述更是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高级阶段,是人才走向社会的最后关口,承载着比其他教育阶段更加重要的立德树人使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个人生命周期中体育教育的最高形式,不仅承担着传授体育知识、强健体魄、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大学体育与立德树人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对于形成大学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的整体认识图景,探索大学体育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路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思政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不够重视体育课程,总认为体育学科只是锻炼身体,似乎对于学生的就业无多大益处。尽管社会呼吁全民参与健身运动,高校纷纷加大体育教学管理力度,但是对其的重视程度依然比不上专业课,特别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只关注文化课,即使体育课上渗透思想政治知识,也很少有学生听得进去,导致许多大学体育思政教育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二)体育硬件设备滞后
大学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绝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体育运动展示出来的。但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离开这些必备硬件条件,体育思政的育人价值将无从谈起。现我国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依然是制约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难以发挥这些项目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教师思政理念淡薄
众所周知,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毕业于体院,专长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虽有所了解,但不精通,更别提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来传达思政内涵。体育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对现代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政水平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政理念淡薄,思想政治知识渗透能力受到限制。
二、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实践
(一)“立德树人”应贯穿体育课始终
当前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突出教授大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突出体育的“育体”功能,忽视体育的“育人”功能,这会导致大学体育教育不完整。再加上教育部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有明确规定,因此,部分学校甚至把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立德树人”的功效。现阶段,需要扭转上述问题,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体育课始终。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体育课程一般是每周2节课90分钟。多数学生只有在体育课堂上参加体育活动,课余时间大都在玩游戏忽略了体育锻炼。因此,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90分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在课堂上不仅传授大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构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
高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而体育课程建设则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生体质增强、健全人格培养、意志锤炼等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将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于高校体育的始终。
(三)传达思政理念
有效发挥大学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在体育教学目标中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端正的态度学习和生活。体育课程与思想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将“以人为本”与“育人为先”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发挥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培养意志品质和道德行为”等体育课程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目标相结合。大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四)提升立德树人实施主体的育人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影响了几代人的名言,阐明了教师在学生“立德”“塑魂”等价值塑造方面所确立的地位。实践表明,教师的言传身教、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能够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师德师风的民族。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德行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论:
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是一个动态的教育实践过程。体育在“立德树人”中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其应有功能。大学教育需要利用体育教育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德行”,塑造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体育的独特性,大学体育的“立德树人”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大学体育除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外,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以课外跑步为抓手,让大学生在跑步实践中树立价值观,强健身体,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增加团队性的运动竞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英勇顽强、团结协作、强烈的责任心等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舒刚民.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时代审视[J].体育学刊,2018,25(4):7-13.
[2]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17,24(4):63-67.
[3]杜高山,曹莉等.从观到悟:体育审美体验的美学向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36-42.
作者简介:姓名邱雪(1990.10~),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虎林市),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职称助教,学历(2013级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解剖。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体育;跑步;运动竞赛;
引言: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有力地指导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九个坚持”和“九个要求”。其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论述更是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高级阶段,是人才走向社会的最后关口,承载着比其他教育阶段更加重要的立德树人使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个人生命周期中体育教育的最高形式,不仅承担着传授体育知识、强健体魄、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大学体育与立德树人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对于形成大学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的整体认识图景,探索大学体育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路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思政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不够重视体育课程,总认为体育学科只是锻炼身体,似乎对于学生的就业无多大益处。尽管社会呼吁全民参与健身运动,高校纷纷加大体育教学管理力度,但是对其的重视程度依然比不上专业课,特别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只关注文化课,即使体育课上渗透思想政治知识,也很少有学生听得进去,导致许多大学体育思政教育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二)体育硬件设备滞后
大学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绝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体育运动展示出来的。但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离开这些必备硬件条件,体育思政的育人价值将无从谈起。现我国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依然是制约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部分体育项目无法正常开展,难以发挥这些项目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教师思政理念淡薄
众所周知,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毕业于体院,专长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虽有所了解,但不精通,更别提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来传达思政内涵。体育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对现代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政水平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学体育教师的思政理念淡薄,思想政治知识渗透能力受到限制。
二、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实践
(一)“立德树人”应贯穿体育课始终
当前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突出教授大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突出体育的“育体”功能,忽视体育的“育人”功能,这会导致大学体育教育不完整。再加上教育部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有明确规定,因此,部分学校甚至把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立德树人”的功效。现阶段,需要扭转上述问题,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体育课始终。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体育课程一般是每周2节课90分钟。多数学生只有在体育课堂上参加体育活动,课余时间大都在玩游戏忽略了体育锻炼。因此,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90分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在课堂上不仅传授大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构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
高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而体育课程建设则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生体质增强、健全人格培养、意志锤炼等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将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于高校体育的始终。
(三)传达思政理念
有效发挥大学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在体育教学目标中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端正的态度学习和生活。体育课程与思想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将“以人为本”与“育人为先”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发挥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培养意志品质和道德行为”等体育课程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目标相结合。大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四)提升立德树人实施主体的育人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影响了几代人的名言,阐明了教师在学生“立德”“塑魂”等价值塑造方面所确立的地位。实践表明,教师的言传身教、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能够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师德师风的民族。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德行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论:
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是一个动态的教育实践过程。体育在“立德树人”中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其应有功能。大学教育需要利用体育教育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德行”,塑造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体育的独特性,大学体育的“立德树人”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大学体育除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外,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以课外跑步为抓手,让大学生在跑步实践中树立价值观,强健身体,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增加团队性的运动竞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英勇顽强、团结协作、强烈的责任心等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舒刚民.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时代审视[J].体育学刊,2018,25(4):7-13.
[2]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17,24(4):63-67.
[3]杜高山,曹莉等.从观到悟:体育审美体验的美学向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36-42.
作者简介:姓名邱雪(1990.10~),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虎林市),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职称助教,学历(2013级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