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局部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住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1岁,检定皮肤疼痛区域范围并体表标记,根据疼痛区域定位针刀进针点,局部阻滞麻醉后,对相应区域皮下及浅筋膜层进行针刀放射状扇形切割松解,相同区域每5日重复1次,4次为1个疗程。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评价按照优效、良效、无效评价疗程结束后30 d时的疗效。

结果

疗程结束后30 d时VAS评分(1.7±1.1)明显优于治疗前(7.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0 d时优效19例、良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9/30例)。

结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局部针刀松解治疗可以降低局部疼痛VAS评分,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白蛇地乌方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组(CM组)和白蛇地乌方联合臭氧大自血疗法组(AOM组),每组32例。CM组患者口服尼美舒利0.1g/次,2次/d;复方骨肽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次,1次/周,以上药物
鉴于国际疼痛学会(IASP)的疼痛定义忽略了引起疼痛的始发原因,且近年的科学证据表明,疼痛是可测量的生理反应,因而不应该将疼痛完全定义是主观的。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疼痛的新定义,指出疼痛的物质基础和疼痛的客观性。这一新定义对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提出的疼痛定义强调以疼痛的主观性和组织损伤为基础,疼痛新定义兴趣小组认为其有不足之处。我们提出的新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感觉神经系统组织损伤或与这类损伤描述的相关的不愉快感受和情感经历。新定义强调了感觉神经系统对疼痛的重要性,这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确诊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共68例,性别不限,年龄55~84岁,随机分为口服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其中口服药物组患者34例口服普瑞巴林等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34例在口服普瑞巴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7、14及28日的视觉
期刊
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效手段,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欠佳,遗留部分疼痛甚至疼痛不缓解,造成这种结果原因很多,本文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常见原因做出综述。
本文报道因接触含汞美容化妆品或药品的汞中毒患者3例,出现不明原因腰腿痛、头痛及四肢肌肉疼痛。入院后复习接触史,查尿汞明显高于正常值,遂诊断为慢性汞中毒。给予驱汞治疗,预后良好。在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汞中毒患者中,易于忽略其职业或接触史而导致误诊。明确诊断为慢性汞中毒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驱汞治疗。
期刊
目的观察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中药止痛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仁济医院行骨折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21~73岁,根据单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双氯芬酸钠组、联合用药组,每组50例。双氯芬酸钠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中药止痛胶囊与双氯芬酸钠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6、12、24 h时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我们常用的医用阿片类药物。2012至2016年以来,芬太尼家族不断壮大并向新精神活性物质蜕变,形成毒性更强的第三代麻醉毒品,他们是以卡芬太尼为代表的芬太尼类物质。2017年美国因服食过量芬太尼类物质致死的人数高达两万人。为此,我国已将全部芬太尼类物质纳入管制,并防止流入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