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免费开放的文化惠民国策下,人们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文化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务必使文化服务场所革新服务理念,拓展文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县级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服务组织,处在文化战略前沿,其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由此,创新其工作模式,确保其营运时间,革新其服务理念是当前县级文化馆的第一要务,值得文化人深思。
关键词:免费开放;文化馆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文化的发展。今年一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诚然,免费开放砸掉了门槛,去除了以前横亘在人们面前的许多壁垒,它将为文化场馆带来新的人流和发展空间,促使文化场馆获得新的生机。但是,对于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究竟能给人民群众带来何种好处,是否能真正实现免费开放的最终目的,却不禁让人心生疑虑。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大多数的老百姓眼里,文化馆究竟是干什么的?去文化馆又能干什么?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文化馆也是文化服务的场所。一个不被人们所认知的文化场馆,其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事。不管是收费抑或免费,其能否给百姓带来实惠也就不言而喻了。
笔者以为,只有从文化馆自身建设抓起,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文化信息、交流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权利的公共文化空间,“免费开放”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
一、创新文化馆工作模式
县级文化馆是我国群众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对上践行各种文化政策,维护政府;对下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模式主要表现为群众文化活动,甚至形成了以活动代工作的模式,文化活动的开展仅是为了担负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虽然表面上也是红红火火,但民众却只感到冷冷清清,因为群众的心声未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因此,今天要做的,就是要明确真正的服务对象,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群众营造舒适、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馆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随着服务理念的革新和工作模式的创新,文化政策越来越贴近民众生活,“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南康区家具博览会历届文艺汇演,南康区客家文化艺术节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文化服务已走进老百姓,已大大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
二、保证免费开放时间
过去的文化活动总是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以我为主,对于群众是否方便、是否愿意参加是根本不予考虑的。“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休息我休息”,“我让你啥时来你就啥时来”,“我让你做什么活动,你就参加什么活动”等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宗旨未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于是,当群众想要活动的时候,文化馆却大门紧闭;当人们想要唱歌跳舞的时候,你却让他们自个儿去活动;当大家需要安静时,你偏大张旗鼓要群众协助你充亮面子。很多县乡文化馆(站)是只图自己方便而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其开门活动的时间,其活动开展内容,一定是随着大多数人的时间,方便大家来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免费开放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出文化馆是否具有真正的服务意识。目前,许多地方文化馆站,工作人员上岗不到位,工作时间不按时,活动开展不常态等现象较为严重,这不免使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的热情降低,对政府文化部门的信誉打折扣。所以,“免费开放”必须保证时间,给群众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参与意识。
三、免费运营常态化
过去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基本遵循活动化、动态化、随机化的方式,虽然对文化理念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大受限制,人们无法琢磨出国家文化政策实施的意图,也无法将文化政策真正落实到生活中。所以,群众必须了解文化馆应该并且能够提供哪些服务,该参与到哪些活动内容中去。这就要求文化馆的开放时间常态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常态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馆能够做些什么样的事情,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从而达到让民众随时都能够进到文化馆中来,随时都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文化活动。诚然,常态化还应该贯穿于文化馆运营的所有环节,不能因为种种名目众多的临时性任务而随意调动文化馆的活动资源,让满怀热情的民众高兴而来,失意而归。这不仅是信誉,更是责任。
四、服务理念与时俱进
提升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应该是文化馆工作的永远追求。人类文化是在不断地发展的,新的技术往往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文化也不例外。要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提供最新的文化享受,而不是几十年一贯,守着大秧歌、传统戏,对于新媒体、网络世界视而不见,甚至只是被动式的接受。因此,诸如网络文化、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各种新的文化形式都应该融入文化馆的服务之中,让文化馆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应群众所急,顾群众所需,是现行所有文化服务场所的终极追求,只要我们明确责任,明确方向,一切問题都可以游刃而解。
因此,免费开放是挑战更是机遇,能否抓住这一机遇,重新树立文化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要任务和难题。只有抓住并利用这一机遇,不断改造自我,创立良好的运行服务机制,提供优质、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够摆脱文化馆以往的尴尬局面,找到新的出路,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让文化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乐园,让文化之花在文化馆炫丽盛开。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2]李彬;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概念辨析及其效益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12期
[3]邱冠华;于良芝;李超平;高文华;屈义华;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年02期
关键词:免费开放;文化馆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文化的发展。今年一月,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诚然,免费开放砸掉了门槛,去除了以前横亘在人们面前的许多壁垒,它将为文化场馆带来新的人流和发展空间,促使文化场馆获得新的生机。但是,对于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究竟能给人民群众带来何种好处,是否能真正实现免费开放的最终目的,却不禁让人心生疑虑。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大多数的老百姓眼里,文化馆究竟是干什么的?去文化馆又能干什么?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文化馆也是文化服务的场所。一个不被人们所认知的文化场馆,其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事。不管是收费抑或免费,其能否给百姓带来实惠也就不言而喻了。
笔者以为,只有从文化馆自身建设抓起,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文化信息、交流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权利的公共文化空间,“免费开放”才能实现我们的目的。
一、创新文化馆工作模式
县级文化馆是我国群众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对上践行各种文化政策,维护政府;对下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模式主要表现为群众文化活动,甚至形成了以活动代工作的模式,文化活动的开展仅是为了担负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虽然表面上也是红红火火,但民众却只感到冷冷清清,因为群众的心声未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因此,今天要做的,就是要明确真正的服务对象,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群众营造舒适、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馆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随着服务理念的革新和工作模式的创新,文化政策越来越贴近民众生活,“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南康区家具博览会历届文艺汇演,南康区客家文化艺术节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文化服务已走进老百姓,已大大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
二、保证免费开放时间
过去的文化活动总是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以我为主,对于群众是否方便、是否愿意参加是根本不予考虑的。“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休息我休息”,“我让你啥时来你就啥时来”,“我让你做什么活动,你就参加什么活动”等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宗旨未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于是,当群众想要活动的时候,文化馆却大门紧闭;当人们想要唱歌跳舞的时候,你却让他们自个儿去活动;当大家需要安静时,你偏大张旗鼓要群众协助你充亮面子。很多县乡文化馆(站)是只图自己方便而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其开门活动的时间,其活动开展内容,一定是随着大多数人的时间,方便大家来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免费开放的价值,也才能体现出文化馆是否具有真正的服务意识。目前,许多地方文化馆站,工作人员上岗不到位,工作时间不按时,活动开展不常态等现象较为严重,这不免使群众对文化活动参与的热情降低,对政府文化部门的信誉打折扣。所以,“免费开放”必须保证时间,给群众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参与意识。
三、免费运营常态化
过去文化馆工作的开展基本遵循活动化、动态化、随机化的方式,虽然对文化理念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时间和方式大受限制,人们无法琢磨出国家文化政策实施的意图,也无法将文化政策真正落实到生活中。所以,群众必须了解文化馆应该并且能够提供哪些服务,该参与到哪些活动内容中去。这就要求文化馆的开放时间常态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常态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馆能够做些什么样的事情,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从而达到让民众随时都能够进到文化馆中来,随时都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文化活动。诚然,常态化还应该贯穿于文化馆运营的所有环节,不能因为种种名目众多的临时性任务而随意调动文化馆的活动资源,让满怀热情的民众高兴而来,失意而归。这不仅是信誉,更是责任。
四、服务理念与时俱进
提升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内容应该是文化馆工作的永远追求。人类文化是在不断地发展的,新的技术往往会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文化也不例外。要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提供最新的文化享受,而不是几十年一贯,守着大秧歌、传统戏,对于新媒体、网络世界视而不见,甚至只是被动式的接受。因此,诸如网络文化、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各种新的文化形式都应该融入文化馆的服务之中,让文化馆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应群众所急,顾群众所需,是现行所有文化服务场所的终极追求,只要我们明确责任,明确方向,一切問题都可以游刃而解。
因此,免费开放是挑战更是机遇,能否抓住这一机遇,重新树立文化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要任务和难题。只有抓住并利用这一机遇,不断改造自我,创立良好的运行服务机制,提供优质、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够摆脱文化馆以往的尴尬局面,找到新的出路,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让文化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乐园,让文化之花在文化馆炫丽盛开。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2]李彬;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概念辨析及其效益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12期
[3]邱冠华;于良芝;李超平;高文华;屈义华;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与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