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宣城市丘陵茶区机采茶产业化现状和机采茶园管理、机采茶叶采制等综合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丘陵茶区;机采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48-03
机械化采制茶叶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是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包括机采茶园的建设管理、采茶机械的使用和茶叶制作加工3个方面,其中,茶园建设管理是基础,采茶机械使用是关键,茶叶制作加工是根本保证。
1 宣城丘陵茶区机采茶生产现状
宣城市丘陵茶区主要分布在宣州、郎溪、广德等县区的丘陵地带,及泾县昌桥、宁国港口等乡镇的部分村组,茶园处于缓坡平地。该茶区“十一五”以来新建、改建的白茶、黄茶等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迅速,已占其茶园总面积的1/3强。但至2016年年底,20世纪60-70年代大面积发展的有性系群体种茶园仍然占茶园总面积的近2/3,达8000hm2。自1990年始,在原省农牧渔业厅的指导下,由宣州区开始引进日本采茶机开展机械采茶的示范,2000年后已广泛推广使用机械采茶,“十一五”期间已大面积普及机采大宗茶。“十二五”以来,机采大宗茶已实现产业化。大宗茶机采已全覆盖,并扩展到周边地区,覆盖茶园面积8000多hm2。由于茶树每年可萌发4~5茬新梢,每茬采摘期可达15~20d,该茶区机采每年可进行3~4轮次,第一轮机采正常年份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各轮次一般间隔45d左右。一部分茶园在第一轮机采前,进行手采优质芽叶,制作名优茶,适当推迟第一轮机采时间,每年实行3轮机采。该茶区年产机采茶2.6万余t,基本上都是大宗炒青绿毛茶,其中眉茶毛茶占70%左右,珠茶毛茶占30%左右。宣城市县农业部门和一些企业“十二五”以来积极开展机采优质茶试验、研究和示范,利用第一轮机采优质鲜叶开发生产机采优质茶,如机采毛峰、雪芽、乌龙茶等,年产量已达400t左右,并呈较快发展态势。至2016年年底,该茶区拥有正在使用的采茶机1056台、茶叶修剪机1918台。“十二五”以来重点乡镇村出现了机采专业服务队,每个服务队由5~6人及1台采茶机、1台鲜叶运输卡车组成;每个服务队每天可机采茶园1.33hm2左右,可机采鲜叶近10000kg;机采费用1kg鲜叶0.56元左右。至2016年年底,该茶区已有机采服务队近200个,其中仅宣州区杨柳镇就有近70个;已有250多个初制厂开展机采大宗茶初制,实现了机采茶种植与加工分离。机采茶的茶园管理、机采操作、制作加工等综合技术已基本配套、成熟,促进了机采茶产业化发展。
2 机采茶园建设管理技术
2.1 树冠培养技术 20世纪90年代,该茶区老式手采群体种茶园茶树高低不齐、采摘面不平、树势差,部分茶树生机衰退、育芽能力不强。为培养适合机采的较为平整的茶树蓬面及茶园树势、园相,逐步对老式手采茶园进行树冠更新改造。
2.1.1 通过系统的机械修剪,培养树冠 对树龄较长、树势衰败的茶园,通过台刈机或重修剪机台刈改造,重新培育树冠;对树势衰老但骨干枝健壮的茶园,通过重修剪机离地30~40cm进行重修剪,培养树冠;对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但中下部位分枝健壮的茶园,通过深修剪机深修剪剪去树冠10~20cm,适当留养培养树冠;对长势健壮、树冠面较为平整、树高在80cm以下的青壯龄茶园,通过修剪机輕修剪培养树冠。
2.1.2 修整蓬面和修边 修整茶树蓬面,使茶树高低、宽幅基本一致、整齐。通过修边机修理边枝,剪去茶树两侧的突出枝、细弱枝、下垂枝,可减少茶树养分消耗提高蓬面芽叶产量和质量,保证茶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于茶园人工和机械作业,修剪的枝叶留在园内也有利于培肥园土。
2.1.3 深翻增肥 结合树冠改造培养及时做好深翻施肥。深翻宽幅以离茶树根茎部10cm为宜,深度15~30cm。施肥以饼肥等有机肥为主,配施部分复合肥。可1hm2施饼肥3000kg、复合肥450kg。
2.2 肥培管理技术 该茶区茶园土壤属红壤土类、黄壤土类、黄棕壤土类,pH值在5.5左右,土壤有机质和氮营养含量偏低。
2.2.1 合理加大施肥量 机采茶园每年采3~4轮,每轮1hm2可采鲜叶5250~6750kg,采摘强度大,芽叶带走养分多,需要及时施入充足的肥料来补给茶树营养。根据茶树生物学特点和采摘强度大,机采茶园要重施基肥,及时追肥;重施有机肥,适量增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年施肥量主要以“目标产量法”来确定,即根据茶园年鲜叶产量来确定肥料用量,可按每100kg鲜叶要年施纯氮4kg,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
2.2.2 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无机肥施用 有机肥能提供协调、完全的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而且肥效持久,但养分含量低,且释放缓慢,不能完全、及时地满足茶树需要。无机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但长期施用易引起土壤板结,而且流失严重。一般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无机化肥为主。
2.2.3 重施基肥,分次追肥 正采茶园可1hm2年产18750kg左右鲜叶,一般要求年施1次基肥、3次追肥,基肥、追肥各占年施肥量的50%左右,但有机肥和磷、钾肥最好全部以基肥的方式施下。基肥在全年机采结束后的深秋即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开沟深施,可1hm2施饼肥2250~3000kg,或栏肥等土杂肥15~30t,或腐熟、达标的鸡粪11250~15000kg,并配施复合肥450kg左右;追肥需安排在春茶前50%、春茶后25%和夏茶后25%,分3次施用,可1hm2施尿素春茶前375kg、春茶后和夏茶后各225 kg。
2.3 病虫害防控技术 机采茶园集中连片,采摘批次少、间隔期长,病虫易于繁衍、传播,需及时做好病虫测报和预期防控。
2.3.1 清除杂草 一般每年3月、5月、10月及时清理茶行间、茶树根茎部杂草,减少园内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同时将茶树根茎部位的枯枝落叶清理至茶行间,防控病虫滋生。
关键词:丘陵茶区;机采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48-03
机械化采制茶叶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是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包括机采茶园的建设管理、采茶机械的使用和茶叶制作加工3个方面,其中,茶园建设管理是基础,采茶机械使用是关键,茶叶制作加工是根本保证。
1 宣城丘陵茶区机采茶生产现状
宣城市丘陵茶区主要分布在宣州、郎溪、广德等县区的丘陵地带,及泾县昌桥、宁国港口等乡镇的部分村组,茶园处于缓坡平地。该茶区“十一五”以来新建、改建的白茶、黄茶等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迅速,已占其茶园总面积的1/3强。但至2016年年底,20世纪60-70年代大面积发展的有性系群体种茶园仍然占茶园总面积的近2/3,达8000hm2。自1990年始,在原省农牧渔业厅的指导下,由宣州区开始引进日本采茶机开展机械采茶的示范,2000年后已广泛推广使用机械采茶,“十一五”期间已大面积普及机采大宗茶。“十二五”以来,机采大宗茶已实现产业化。大宗茶机采已全覆盖,并扩展到周边地区,覆盖茶园面积8000多hm2。由于茶树每年可萌发4~5茬新梢,每茬采摘期可达15~20d,该茶区机采每年可进行3~4轮次,第一轮机采正常年份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各轮次一般间隔45d左右。一部分茶园在第一轮机采前,进行手采优质芽叶,制作名优茶,适当推迟第一轮机采时间,每年实行3轮机采。该茶区年产机采茶2.6万余t,基本上都是大宗炒青绿毛茶,其中眉茶毛茶占70%左右,珠茶毛茶占30%左右。宣城市县农业部门和一些企业“十二五”以来积极开展机采优质茶试验、研究和示范,利用第一轮机采优质鲜叶开发生产机采优质茶,如机采毛峰、雪芽、乌龙茶等,年产量已达400t左右,并呈较快发展态势。至2016年年底,该茶区拥有正在使用的采茶机1056台、茶叶修剪机1918台。“十二五”以来重点乡镇村出现了机采专业服务队,每个服务队由5~6人及1台采茶机、1台鲜叶运输卡车组成;每个服务队每天可机采茶园1.33hm2左右,可机采鲜叶近10000kg;机采费用1kg鲜叶0.56元左右。至2016年年底,该茶区已有机采服务队近200个,其中仅宣州区杨柳镇就有近70个;已有250多个初制厂开展机采大宗茶初制,实现了机采茶种植与加工分离。机采茶的茶园管理、机采操作、制作加工等综合技术已基本配套、成熟,促进了机采茶产业化发展。
2 机采茶园建设管理技术
2.1 树冠培养技术 20世纪90年代,该茶区老式手采群体种茶园茶树高低不齐、采摘面不平、树势差,部分茶树生机衰退、育芽能力不强。为培养适合机采的较为平整的茶树蓬面及茶园树势、园相,逐步对老式手采茶园进行树冠更新改造。
2.1.1 通过系统的机械修剪,培养树冠 对树龄较长、树势衰败的茶园,通过台刈机或重修剪机台刈改造,重新培育树冠;对树势衰老但骨干枝健壮的茶园,通过重修剪机离地30~40cm进行重修剪,培养树冠;对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但中下部位分枝健壮的茶园,通过深修剪机深修剪剪去树冠10~20cm,适当留养培养树冠;对长势健壮、树冠面较为平整、树高在80cm以下的青壯龄茶园,通过修剪机輕修剪培养树冠。
2.1.2 修整蓬面和修边 修整茶树蓬面,使茶树高低、宽幅基本一致、整齐。通过修边机修理边枝,剪去茶树两侧的突出枝、细弱枝、下垂枝,可减少茶树养分消耗提高蓬面芽叶产量和质量,保证茶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于茶园人工和机械作业,修剪的枝叶留在园内也有利于培肥园土。
2.1.3 深翻增肥 结合树冠改造培养及时做好深翻施肥。深翻宽幅以离茶树根茎部10cm为宜,深度15~30cm。施肥以饼肥等有机肥为主,配施部分复合肥。可1hm2施饼肥3000kg、复合肥450kg。
2.2 肥培管理技术 该茶区茶园土壤属红壤土类、黄壤土类、黄棕壤土类,pH值在5.5左右,土壤有机质和氮营养含量偏低。
2.2.1 合理加大施肥量 机采茶园每年采3~4轮,每轮1hm2可采鲜叶5250~6750kg,采摘强度大,芽叶带走养分多,需要及时施入充足的肥料来补给茶树营养。根据茶树生物学特点和采摘强度大,机采茶园要重施基肥,及时追肥;重施有机肥,适量增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年施肥量主要以“目标产量法”来确定,即根据茶园年鲜叶产量来确定肥料用量,可按每100kg鲜叶要年施纯氮4kg,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
2.2.2 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无机肥施用 有机肥能提供协调、完全的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而且肥效持久,但养分含量低,且释放缓慢,不能完全、及时地满足茶树需要。无机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但长期施用易引起土壤板结,而且流失严重。一般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无机化肥为主。
2.2.3 重施基肥,分次追肥 正采茶园可1hm2年产18750kg左右鲜叶,一般要求年施1次基肥、3次追肥,基肥、追肥各占年施肥量的50%左右,但有机肥和磷、钾肥最好全部以基肥的方式施下。基肥在全年机采结束后的深秋即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开沟深施,可1hm2施饼肥2250~3000kg,或栏肥等土杂肥15~30t,或腐熟、达标的鸡粪11250~15000kg,并配施复合肥450kg左右;追肥需安排在春茶前50%、春茶后25%和夏茶后25%,分3次施用,可1hm2施尿素春茶前375kg、春茶后和夏茶后各225 kg。
2.3 病虫害防控技术 机采茶园集中连片,采摘批次少、间隔期长,病虫易于繁衍、传播,需及时做好病虫测报和预期防控。
2.3.1 清除杂草 一般每年3月、5月、10月及时清理茶行间、茶树根茎部杂草,减少园内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同时将茶树根茎部位的枯枝落叶清理至茶行间,防控病虫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