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的依赖,今天的出轨
王丽(38岁,女,全职主妇)自述:
情人节前夕,丈夫告诉我他在外面有了情人,是个20多岁的女孩儿。我当时听完天旋地转,瘫倒在床,大脑一片空白。哀莫大于心死,我既没有肆意吵闹,也不敢在女儿面前表露。夜不能寐,愤恨,悲伤,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就是情人节,原本是个美好的日子,街上充满了节日气氛,情侣们拿着花走来走去。他却一整天都没有出现。我想自杀、想杀人,都快疯了。孩子上学后我大哭一场,心如刀绞。第三天早上他才一脸疲惫地回到家。问他是不是陪那个女人过情人节去了?他突然很愤怒,说那又怎么样?如果要离婚,他奉陪。争吵后,他开车出去,又是一整夜没有回。
我不愿意家庭破裂。我们是自由恋爱结婚,丈夫曾经很黏我,我们有过非常甜蜜的时光。他原本在国营单位,几年前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生意遭受挫折时都是我帮他东山再起,我又担心他在社会上无人管束,结交不三不四的人,因此单位要求取消停薪留职时,我劝说他回单位上班,并帮其走动关系,升职入党。在事业上有什么事情,都是我帮他拿主意,生活上更不用说,我都把他和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原先他一直都很依赖我,这几年却慢慢发生变化,也许是因为孩子出生后,婆婆曾过来帮我们带孩子。婆婆是个什么都爱管的人,我跟她关系曾闹得很不愉快,我们的感情似乎从那以后就淡下去了。现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快崩溃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热恋中的男女来说,情人节是个甜蜜、浪漫的节日;但在单身、失恋、感情受挫或正处于感情拉锯战中的人来说,它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去年此时还是你侬我侬,今天却形影相吊,寂寞、嫉妒、伤心……浪漫的节日就像包装了糖衣的炮弹,一不小心就将看似平静的情感生活炸个面目全非。
“我该怎么办?”2010年的情人节,严女士流着泪走进心理咨询室。两个月前,她发现丈夫与一位年轻女孩过从甚密,情人节一早,丈夫又以出差为由提着行李离开家。“他一定又去见那个女孩”的想象击中了严女士。一时间,愤怒、无助、抑郁等情绪纷纷袭来……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到情人节,因情感问题走进咨询室的人都数倍于平日,更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甜蜜的节日何以成为引爆情感和家庭婚姻心理危机的导火线?
他们害怕情人节
如同中秋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这是一种“触景生情”式心理。
情人节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急于摆脱单身现状而不得,或刚刚经历了感情创伤的单身男女。在情人节的甜蜜气氛渲染下,单身、失恋者很容易出现“恋爱饥渴”症状,孤独、伤心、渴望爱情等情绪假如得不到适当的渲泄和处理,容易引发心理失衡。
第二类是陷入婚外恋漩涡当中的当事人:情感出轨的一方在配偶和情人的争夺之中无所适从;配偶陷入“被背叛”的受害者情结中,伤心、愤怒、怨恨,无法自拔;形单影只的情人则可能感受到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第三类是过往曾经历过情感事件的伴侣,因节日勾起感情(婚姻)创伤回忆,使平静的生活再次陷入烽烟之中。曾有中年男士带着太太来咨询,称每到节日应酬较多,太太就疑神疑鬼,未到情人节就开始彻查电话短信甚至跟踪,令其无法正常出门工作。
失恋、婚外情等在平日看来只是普遍的情感问题,但到了情人节当天,难免加倍思念曾经的山盟海誓、卿卿我我,再对比当下的失望与痛苦,很多失恋者会突然情绪激动,从而做出过分出格的举动,甚至伤害自己或他人,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行为冲动”。
不仅如此,情人节过后,各种家庭矛盾也会随之进入高发期。
挑战“关系”的年代
从归因的角度来看,情人节是无辜的,它只是日常情感问题的导火线和集中体现。但从每年不断递增的情人节情感危机数字中却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婚姻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两性的权力结构、男女间的角色期望都受到巨大冲击。
21世纪更讲求释放自我和舒展个性,仅仅依靠责任和道德来维护婚姻关系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在两性关系中更注重自我体验与情感互动需求,婚姻关系变动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一旦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关系便岌岌可危。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男女的爱情关系里往往存在着移情(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身上,满足想要从这些对象身上获得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情感需求)成分。也就是说,他们会被特定的、身上具有他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气质特征的人吸引,堕入情网进而走进婚姻。
然而人的情感需求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当伴侣的其中一方自我得到较大成长后,移情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为了寻求更高的意义与幸福感而产生新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时候,如果另一方没有同步成长、情感互动模式没有得到修正,婚姻关系便会受到冲击。
现今社会是一个三角关系取代两两关系达至微妙平衡的时代——这并非一种道德贬抑。当社会学家站在社会和平稳定的角度制定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心理工作者更愿意从人性的角度理解这个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
寻求婚外关系的人非常渴望自由,无论是来自身体还是心灵的自由。即使逼迫他/她回家,心还在漂泊。道德谴责无法解决危机,除非看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要减少情人节引爆的情感危机,情绪宣泄、社会支持及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等都只是“治标”的手段,最本质的是男女性之间需要更多接纳与宽容,在亲密关系中不断修行和成长。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分析
人的内心更多是受感性、本能、欲望等支配,寻求新鲜和刺激是大部分人的本性,但本案例主要问题似乎不在于此。
从王丽的描述里可以看到,丈夫对她明显存在着对母亲的移情。丈夫的母亲是个什么都爱管、事事都要控制的人,所以丈夫长大后找到的妻子王丽,也是一位喜欢事事包揽的女性。从王丽和丈夫互动的模式,及后来案主与婆婆竞争性的关系来看,王丽一直在扮演丈夫母亲的角色,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的互动模式也持续了多年。
而对于王丽的丈夫来说,这样的婚姻关系是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既回到了小时候被妈妈全方位照顾的状态,又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心理空间的被尊重与独立自主的权利。一旦战争失败,受伤的心灵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失败一方便倾向于向外寻求。
如今,38岁的王丽和丈夫正好面临“中年危机”。大多数男性在人生上半场专注事业,到了这个时期,在外冲刺得身心俱疲,为了寻求更高的意义与幸福感,开始注重情感关系。但这时移情很可能已经产生变化。起初,他期望的是一个母亲般的伴侣,但现在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已经被满足,很可能产生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平等、独立、自主。当原有的夫妻互动模式不能满足新的情感需求,婚姻出现危机便不足为奇。
要建议王丽的是,婚姻中出现问题,不要折磨和轻易说分手,给彼此时间冷静下来。除了双方的心态调整与良好沟通外,需要找到深层原因,加强对丈夫的了解,理解他深层的需要。接纳那个想要寻求独立自由的丈夫:只有他的心向你打开了,才是修复的真正开始。
婚姻是让风筝飞扬的艺术,线拽得越紧,越不容易把握,把握良好的分寸和力度,风筝才会在最美、最好的状态下与你共舞。
王丽(38岁,女,全职主妇)自述:
情人节前夕,丈夫告诉我他在外面有了情人,是个20多岁的女孩儿。我当时听完天旋地转,瘫倒在床,大脑一片空白。哀莫大于心死,我既没有肆意吵闹,也不敢在女儿面前表露。夜不能寐,愤恨,悲伤,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就是情人节,原本是个美好的日子,街上充满了节日气氛,情侣们拿着花走来走去。他却一整天都没有出现。我想自杀、想杀人,都快疯了。孩子上学后我大哭一场,心如刀绞。第三天早上他才一脸疲惫地回到家。问他是不是陪那个女人过情人节去了?他突然很愤怒,说那又怎么样?如果要离婚,他奉陪。争吵后,他开车出去,又是一整夜没有回。
我不愿意家庭破裂。我们是自由恋爱结婚,丈夫曾经很黏我,我们有过非常甜蜜的时光。他原本在国营单位,几年前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生意遭受挫折时都是我帮他东山再起,我又担心他在社会上无人管束,结交不三不四的人,因此单位要求取消停薪留职时,我劝说他回单位上班,并帮其走动关系,升职入党。在事业上有什么事情,都是我帮他拿主意,生活上更不用说,我都把他和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原先他一直都很依赖我,这几年却慢慢发生变化,也许是因为孩子出生后,婆婆曾过来帮我们带孩子。婆婆是个什么都爱管的人,我跟她关系曾闹得很不愉快,我们的感情似乎从那以后就淡下去了。现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快崩溃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热恋中的男女来说,情人节是个甜蜜、浪漫的节日;但在单身、失恋、感情受挫或正处于感情拉锯战中的人来说,它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去年此时还是你侬我侬,今天却形影相吊,寂寞、嫉妒、伤心……浪漫的节日就像包装了糖衣的炮弹,一不小心就将看似平静的情感生活炸个面目全非。
“我该怎么办?”2010年的情人节,严女士流着泪走进心理咨询室。两个月前,她发现丈夫与一位年轻女孩过从甚密,情人节一早,丈夫又以出差为由提着行李离开家。“他一定又去见那个女孩”的想象击中了严女士。一时间,愤怒、无助、抑郁等情绪纷纷袭来……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到情人节,因情感问题走进咨询室的人都数倍于平日,更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甜蜜的节日何以成为引爆情感和家庭婚姻心理危机的导火线?
他们害怕情人节
如同中秋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这是一种“触景生情”式心理。
情人节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类。
一类是急于摆脱单身现状而不得,或刚刚经历了感情创伤的单身男女。在情人节的甜蜜气氛渲染下,单身、失恋者很容易出现“恋爱饥渴”症状,孤独、伤心、渴望爱情等情绪假如得不到适当的渲泄和处理,容易引发心理失衡。
第二类是陷入婚外恋漩涡当中的当事人:情感出轨的一方在配偶和情人的争夺之中无所适从;配偶陷入“被背叛”的受害者情结中,伤心、愤怒、怨恨,无法自拔;形单影只的情人则可能感受到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第三类是过往曾经历过情感事件的伴侣,因节日勾起感情(婚姻)创伤回忆,使平静的生活再次陷入烽烟之中。曾有中年男士带着太太来咨询,称每到节日应酬较多,太太就疑神疑鬼,未到情人节就开始彻查电话短信甚至跟踪,令其无法正常出门工作。
失恋、婚外情等在平日看来只是普遍的情感问题,但到了情人节当天,难免加倍思念曾经的山盟海誓、卿卿我我,再对比当下的失望与痛苦,很多失恋者会突然情绪激动,从而做出过分出格的举动,甚至伤害自己或他人,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行为冲动”。
不仅如此,情人节过后,各种家庭矛盾也会随之进入高发期。
挑战“关系”的年代
从归因的角度来看,情人节是无辜的,它只是日常情感问题的导火线和集中体现。但从每年不断递增的情人节情感危机数字中却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婚姻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两性的权力结构、男女间的角色期望都受到巨大冲击。
21世纪更讲求释放自我和舒展个性,仅仅依靠责任和道德来维护婚姻关系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在两性关系中更注重自我体验与情感互动需求,婚姻关系变动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一旦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关系便岌岌可危。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男女的爱情关系里往往存在着移情(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身上,满足想要从这些对象身上获得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情感需求)成分。也就是说,他们会被特定的、身上具有他们成长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气质特征的人吸引,堕入情网进而走进婚姻。
然而人的情感需求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当伴侣的其中一方自我得到较大成长后,移情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为了寻求更高的意义与幸福感而产生新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时候,如果另一方没有同步成长、情感互动模式没有得到修正,婚姻关系便会受到冲击。
现今社会是一个三角关系取代两两关系达至微妙平衡的时代——这并非一种道德贬抑。当社会学家站在社会和平稳定的角度制定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心理工作者更愿意从人性的角度理解这个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
寻求婚外关系的人非常渴望自由,无论是来自身体还是心灵的自由。即使逼迫他/她回家,心还在漂泊。道德谴责无法解决危机,除非看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要减少情人节引爆的情感危机,情绪宣泄、社会支持及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等都只是“治标”的手段,最本质的是男女性之间需要更多接纳与宽容,在亲密关系中不断修行和成长。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分析
人的内心更多是受感性、本能、欲望等支配,寻求新鲜和刺激是大部分人的本性,但本案例主要问题似乎不在于此。
从王丽的描述里可以看到,丈夫对她明显存在着对母亲的移情。丈夫的母亲是个什么都爱管、事事都要控制的人,所以丈夫长大后找到的妻子王丽,也是一位喜欢事事包揽的女性。从王丽和丈夫互动的模式,及后来案主与婆婆竞争性的关系来看,王丽一直在扮演丈夫母亲的角色,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的互动模式也持续了多年。
而对于王丽的丈夫来说,这样的婚姻关系是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既回到了小时候被妈妈全方位照顾的状态,又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心理空间的被尊重与独立自主的权利。一旦战争失败,受伤的心灵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失败一方便倾向于向外寻求。
如今,38岁的王丽和丈夫正好面临“中年危机”。大多数男性在人生上半场专注事业,到了这个时期,在外冲刺得身心俱疲,为了寻求更高的意义与幸福感,开始注重情感关系。但这时移情很可能已经产生变化。起初,他期望的是一个母亲般的伴侣,但现在被照顾、被关注的需求已经被满足,很可能产生新的心理需求,开始要求平等、独立、自主。当原有的夫妻互动模式不能满足新的情感需求,婚姻出现危机便不足为奇。
要建议王丽的是,婚姻中出现问题,不要折磨和轻易说分手,给彼此时间冷静下来。除了双方的心态调整与良好沟通外,需要找到深层原因,加强对丈夫的了解,理解他深层的需要。接纳那个想要寻求独立自由的丈夫:只有他的心向你打开了,才是修复的真正开始。
婚姻是让风筝飞扬的艺术,线拽得越紧,越不容易把握,把握良好的分寸和力度,风筝才会在最美、最好的状态下与你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