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王阁名满天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勃那篇脍炙人口的骈俪散文《滕王阁序》,是王勃用欣赏的眼光为我们发现了一个诗意的滕王阁。
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滕王阁所在地南昌城的悠久历史(“豫章故郡”)、重要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台隍枕夷夏之交”),让我们感受到了物产丰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人杰地灵,俊采星驰”)、人烟繁盛(“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南昌城。作者还由衷地赞美了聚会宾主的尊贵和风雅,以主人都督阎公比作“杨得意”“钟子期”,嘉宾更是“东南之美”,是“胜友”“高朋”,他们文武兼备(“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超过了陶渊明和谢灵运(“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是“孟氏之芳邻”。另外,宴会中演奏的音乐也特别美,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这次盛会也特别难得,是“盛宴难再,兰亭已矣”……诗意盎然,诗情涌动,让我们沉浸在诗意的滕王阁中。
《滕王阁序》的诗意,还在于文章所描绘的景色之美。作者倾尽全力,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我们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让我们也随作者“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上句淡雅,下句浓重,在色彩浓淡对比之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写尽九月之景”。接着,作者笔下诸般景物纷至沓来,依次展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远近错落之美。“鹤汀凫渚”四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天浩淼的远景:笔墨由近及远,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上有层台碧瓦高耸入云,下有飞架的阁道丹彩欲滴,视角俯仰变化,上下相映成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的千古名句,碧水蓝天,天水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浑然天成的秋色图。“渔舟唱晚”四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既实写目见之景,又发挥想像,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空间。
看到这些,我们一定以为作者正是“雄飞高举”之时,其实不然。虽然作者之前也曾少年得志,但此刻却正是遭遇仕途的沉重打击。作者因“擅杀官奴”获死罪,所幸遇上大赦才得以免死,而其父也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作者正是要南下探视父亲,路过南昌,才有幸碰上了这次盛会。这样的背景下的作者心境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心情在文章后几段中有所反映。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表达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在逆境之下仍然能够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并由衷地赞美他人之美、环境之美,这是《滕王阁序》成功的地方。
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滕王阁所在地南昌城的悠久历史(“豫章故郡”)、重要位置(“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台隍枕夷夏之交”),让我们感受到了物产丰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人杰地灵,俊采星驰”)、人烟繁盛(“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的南昌城。作者还由衷地赞美了聚会宾主的尊贵和风雅,以主人都督阎公比作“杨得意”“钟子期”,嘉宾更是“东南之美”,是“胜友”“高朋”,他们文武兼备(“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超过了陶渊明和谢灵运(“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是“孟氏之芳邻”。另外,宴会中演奏的音乐也特别美,是“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这次盛会也特别难得,是“盛宴难再,兰亭已矣”……诗意盎然,诗情涌动,让我们沉浸在诗意的滕王阁中。
《滕王阁序》的诗意,还在于文章所描绘的景色之美。作者倾尽全力,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我们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让我们也随作者“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上句淡雅,下句浓重,在色彩浓淡对比之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写尽九月之景”。接着,作者笔下诸般景物纷至沓来,依次展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远近错落之美。“鹤汀凫渚”四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天浩淼的远景:笔墨由近及远,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上有层台碧瓦高耸入云,下有飞架的阁道丹彩欲滴,视角俯仰变化,上下相映成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的千古名句,碧水蓝天,天水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浑然天成的秋色图。“渔舟唱晚”四句,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既实写目见之景,又发挥想像,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空间。
看到这些,我们一定以为作者正是“雄飞高举”之时,其实不然。虽然作者之前也曾少年得志,但此刻却正是遭遇仕途的沉重打击。作者因“擅杀官奴”获死罪,所幸遇上大赦才得以免死,而其父也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作者正是要南下探视父亲,路过南昌,才有幸碰上了这次盛会。这样的背景下的作者心境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心情在文章后几段中有所反映。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表达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在逆境之下仍然能够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并由衷地赞美他人之美、环境之美,这是《滕王阁序》成功的地方。